手錶防水30米,爲何只能日常防水濺?

“防水30米等於日常生活防水”這個概念對於鐘錶愛好者來說早就熟知並習以為常,但對於剛購買手錶的大部分人來說,難免會有些疑惑:既然防水標註30米,那為何只能達到日常洗手濺到水的使用程度呢?


手錶防水30米,為何只能日常防水濺?


從科學角度說,當潛入水中的深度每增加10公尺,便會增加相當於1個大氣壓的壓力,所以標示手錶防水深度的時候,我們最常看到的單位就是“公尺“或“氣壓”。

照這個數據來看,10個大氣壓就是相當於可承受水深100公尺時的壓力;抗壓3個大氣壓約莫等同防水30公尺,也就是我們一般認知的日常生活防水使用。

ISO的手錶防水認證,訂立了一項相對數值讓業界有參考依循的標準。經過ISO重重測試之後,才會標示出對應的防水深度。

既然經過嚴密的測試,那麼標註的3ATM(防水30米),為什麼和生活仲的30公尺不同?

手錶防水30米,為何只能日常防水濺?

因為防水測試都是在實驗的靜態環境下進行,而手錶在實際佩戴的過程中,周圍環境在動態變化。

以防水深度來說,在水中移動的過程,都會讓手錶承受減壓和增壓的壓力差,壓力差會影響到手錶的密封性。

手錶防水的橡膠圈,由於長時間的使用、放置過久、使用不當或者碰撞等因素,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老化,手錶的密封性也會下降。

所以,實驗室中測試出來的“30米”,在實際中代表的也就不是所謂的30米了。


手錶防水30米,為何只能日常防水濺?


數據只是提供參考,如果要戴著手錶去進行水上運動,除了平時定期將手錶送檢保養之外,建議詢問一下購買的店家或維修單位,請他們針對錶款提供專業的使用建議。畢竟測出防水數據的環境條件,在實際生活中並不一樣,如若完全依賴數據的標準,卻不慎讓昂貴的手錶受到損傷,那可真是得不償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