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的理想材料居然是它(連載3)

有人奇怪地問我,為什麼你的辣椒不死?我說那是“老天保佑”。老天就是大自然,因為我不用化肥,用的是大自然給的有機肥,這些有機肥好像涼水泡茶慢慢濃,開始沒有肥效,辣椒苗很黃很瘦小,不如施化肥的來得快、長得猛,但它們確實是長得很結實,病菌侵不了它的機體。隨著有機肥的慢慢分解,辣椒也越長越健壯,病菌拿它沒有辦法,信不信由你。又有人問我,你的絲瓜葉為什麼沒有蟲吃,我說有些蟲子開始還是來吃了一下,可能

不適它們的口胃,只有骨頭沒有肉,它們就跑去吃那些施了化肥、大糞長得又肥又嫩的絲瓜葉去了。

很多人都向我提出了這個問題:你這個方法不施化肥,不用農藥,又不澆水,不除草,是不是屬生態農業?我說,這是自然農法,遵從自然的法則。

自然農法“四不”法則

①不施化肥,因為它本身含的肥分很好,不需要施化肥,土壤中的水、肥、氣、熱本身很協調。先講肥。煤灰中雖然經過煅燒已經不含氮素,但含有氧化鉀,五氧化二磷是比較多的。氧化鉀加水後呈鹼性的氫氧化鉀,能中和紅壤的酸性,鉀素又是植物生長不可少的莖肥,莖杆粗壯就有抗病蟲的能力。五氧化二磷雖然是不可溶性的,但在分層鋪施有機物分解時產生有機酸,便能釋放一部分磷素,植物的根部也能排放一些酸液,溶解磷素。有機物分解後產生了有機氮,這樣氮磷鉀肥的問題解決了。再講氣。起壟後與空氣接觸面加大是不會缺氧而窒息的,加之煤灰本身空隙度就大,更不會缺氧了。分解後的有機物產生腐殖質膠體,能大量吸水,在大旱年仍能保持一定的水分,有水便能調節氣溫,產生日週期效應,白天有陽光時土壤表層溫度不至太高,夜晚又不致太低,在土壤中保持適溫,在這種肥力表現穩、勻、足、適之下,可以不施化肥。

實踐的理想材料居然是它(連載3)

②不用農藥是因為不用化肥,在這種生態條件下生長的植物,雖然沒有施用化肥的鮮嫩,但很健壯、結實,病蟲不易入侵,就是入侵後也不會大幅度減產,植物本身產生的抗性足以抵銷病蟲的危害度。如果病蟲在大發生期,可以選用一些高效低毒的農藥重點防治,不需普遍防治。1992年冬季菜蚜大發生,選用了氧化樂果,重點將蚜蟲壓了下去。因為這種農藥不普遍施用,保護了天敵食蚜瓢蟲,結果天敵很快控制了蚜蟲,後來蘿蔔、白菜都長得很好。可惜附近菜園的菜因遭到蚜蟲危害,受蚜蟲毒汁的影響,而接種了病毒病,大白菜不能包心,蘿蔔爛根,產量銳減。在一般病蟲危害不超過防治指標時不施農藥,主要靠植物本身的抗性與天敵生物防治。

實踐的理想材料居然是它(連載3)

③不除草是因為沒有草不需要除。煤灰中沒有雜草種子,用它覆蓋免耕地,只要厚度超過5cm以上,土壤裡的雜草種子就不能發芽出苗,再加上有機物覆蓋,雜草種子更無法鑽出覆蓋層,偶爾有個別的雜草鑽出來,也無關緊要,只要連根拔出,經太陽曝曬而死,又可以取之於土,用之於土,把它們覆蓋在土壤上了。

實踐的理想材料居然是它(連載3)

④不灌水也是相對的,要看天看地來具體對待。天下雨自然不需灌水,但要設法將水保持在土壤裡,不能輕易它跑掉。不翻土水分不會失去平衡,如果翻土則翻多深幹多深,特別在烈日下水分很快喪失。分層施用有機物能大量吸水,這種被膠體吸附的水分不易喪失。隨著有機物覆蓋的擴大,厚度的增加,土壤水分蒸發量越來越少,使土體保持溼潤狀態。但在主體尚未建立這種保水體系前,如果遇旱時還是需要灌溉的,否則作物幼苗未形成龐大的根系,還沒有自控自調能力便會旱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