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屬印度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

英印帝國時期, 英國殖 民者將印度分為英屬印度和王公印度分別實行直接統治和間接統治,王公土邦的 獨立地位(至少在 內政上的獨立地位)得到了當時印度最高統治者 即英王的承認。實際上 , 在西方殖 民者到 達印度之前 , 次大陸已經形成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土邦 ,即古 時土邦 、 軍事征服性土邦和 由莫臥兒帝 國省份轉 化而 來 的土邦 。海得拉巴就屬於第三種,由莫臥兒帝國省份轉化的土邦。

英屬印度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

海得拉巴邦又譯海得拉巴國、海得拉巴土邦、尼薩姆王國,是存在於1724年-1948年間,位於印度次大陸南部,德干高原的一個君主制國家。18世紀,莫臥兒帝國漸漸衰落時,當時的王朝首領喀瑪爾烏丁汗成為海得拉巴總督,並四處進攻,企圖奪取帝國南部的控制權,莫臥兒皇帝也沒能擋住其軍隊,很快喀瑪爾烏丁便控制了海得拉巴全境,並建立政權。

莫臥兒帝國衰落的同時,馬拉地帝國卻在不斷變強。馬拉地帝國與海得拉巴進行了多場戰役,如拉克沙布萬戰役、帕克德戰役,海得拉巴軍隊慘敗,成為馬拉地人的附庸。後來,英軍開始進攻印度,而馬拉地帝國也漸漸衰落,1798年,海得拉巴成為了東印度公司治下的印度中的一個土邦。海得拉巴統治者為了保住權力,在各方面都對英國人言聽計從(包括在1903年時,海得拉巴將其北部地區割讓給了英屬印度直接管轄區)。在印度民族起義時,海得拉巴和其它多個土邦一同協助鎮壓反抗軍,從而在土邦中屬於第一等(享受21鳴禮炮的禮節)。

在英屬印度對土邦的疆土進行劃分後,海得拉巴的領土面積為215,339km2,人口近2000萬(其中85%是印度教徒),規模在土邦中位居首位,並擁有自己的軍隊、宣傳系統、鐵路網,郵政系統和貨幣。海得拉巴非常重視國家的現代化。海得拉巴的棉花種植業較發達;其領土下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有望發展出強大的工業。然而,土邦的現代化始終受到英國人的干涉,例如,鐵路建設方面,英國人只允許土邦建造造價高昂的寬軌。海得拉巴土邦政府有時會因為寬軌的建設負擔大量債務。正是這個原因,在20世紀初期,海得拉巴的經濟實力依然非常落後,以自然經濟為主,農業是國家經濟的支柱,工業技術較19世紀有了些許改觀。

1947年,印度面臨分區問題。英國給土邦三個選擇:加入印度、加入巴基斯坦或保持獨立。尼薩姆奧斯曼·阿里汗希望保持海得拉巴的獨立,與另外大部分土邦的決定(併入印巴二國)不相符。印度聯邦的領導者也認為,在國家的中心部分存在著一個獨立的“國中國”對於自身不利,並準備將海得拉巴強制吞併。1948年9月,印度發起波羅行動,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任總指揮。18日,尼薩姆政權滅亡,海得拉巴正式成為印度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