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縣農業局著力培育「新農民」帶動鄉親致富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劉麗 馬曉賓 冷新星)

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後,淅川縣農業局扶貧隊員紮根農村,大力助推特色產業,積極實施精準幫扶,著力培養新時代新農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農戶不脫貧、工作不脫鉤,不脫貧不撤離、不致富不罷休”既定目標。

“我是個貧困戶,去年縣裡號召我們種松茸,在縣農業技術人員馬國龍的指導下,我已經已經初步掌握了技術,去年10月份開始種,今年4月份除去成本掙了10000多元錢。”上集鎮關帝村村民梁德娃告訴記者。

在關帝村的蔬菜大棚裡,我們見到了梁德娃提到的馬國龍,他正在為村民們講解聖女果的種植和病蟲害防治,以及提高種植效益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受到了廣大村民的歡迎。

馬國龍是關帝村家喻戶曉的人物,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始以來,他每天都忙碌在田間地頭,手把手交農戶種植技術,村裡的每一個貧困戶,每一塊地,每一個大棚都是他牽掛的對象。現在在關帝村,松茸菌、平菇、毛木耳、蒲公英、丹參等特色種植業已成為該村一張特色名片。

“關帝村在脫貧攻堅中,發展產業,松茸菌等,農業局特別建這大棚,從六月份開始平整土地,一直到引進品種,都是農業局全方位指導,不辭辛苦,不怕炎熱,從工人沒有做過手把手的教到這個載苗、銷售,澆水,一遍一遍的指導,一遍一遍的講解,使關帝村的貧困戶看到了希望,有了動力對脫貧攻堅增加了信心。”關帝村黨支部書記賀顯明說。

淅川人多地少,鎮域經濟不平衡,村民主要靠打零工和種植傳統農作物為生,為了引導群眾儘快脫貧致富,淅川縣農業部門派出多名專業技術骨幹人才,組織技術幫扶隊,開展送農技進農家活動,並通過定期舉辦“雨露計劃”扶貧產業實用技術培訓或農業知識專題講座,傳授農業實用技術,引導農戶依靠科學技術發家致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