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談風險

瞭解細節,掌握資訊,經常能在事前防禦危機的發生

《全球商業》:90%考量失敗?很有趣,一般人滿腦子都想怎麼成功,為何你花這麼多時間想失敗?

李嘉誠:你一定要先想到失敗,從前我們中國人有句做生意的話:“未買先想賣”,你還沒有買進來,你就先想怎麼賣出去,你應該先想失敗會怎麼樣。因為成功的效果是100%或50%之差別根本不是太重要,但是如果一小漏洞不及早修補,可能帶給企業極大損害,所以當一個項目發生虧蝕問題時,即使所涉金額不大,我也會和有關部門商量解決問題,所付出的時間和以倍數計的精神都是遠遠超乎比例的。

我常常講,一個機械手錶,只要其中一個齒輪有一點毛病,你這個表就會停頓。一家公司也是,一個機構只要有一個弱點,就可能失敗。瞭解細節,經常能在事前防禦危機的發生。

《全球商業》:哪些細節你一定會緊盯觀察?

李嘉誠:現金流、公司負債的百分比是我一貫最注重的環節,是任何公司的重要健康指針。任何發展中的業務,一定要讓業績達致正數的現金流。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昔日少年,今日大賢

《全球商業》:90%考量失敗,可以說是,全方位預測風險的能力嗎?為什麼這件事比思考成功關鍵來得重要?

李嘉誠:可以這樣說,就像是軍隊的“統帥”必須考慮退路。例如一個小國的統帥,本身擁有兩萬精兵,當計畫攻佔其它城池時,他必須多準備兩倍的精兵,就是六萬,因戰爭激活後,可能會出現很多意料不到的變化;一旦戰敗退守,國家也有超過正常時期一倍以上的兵力防禦外敵。

任何事業均要考量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風險,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過去我在經營事業上曾遇到不少政治、經濟方面的起伏。我常常記著世上並無常勝將軍,所以在風平浪靜之時,好好計畫未來,仔細研究可能出現的意外及解決辦法。

《全球商業》:你相當強調風險,不過外人注意到的卻是長江集團五十年來,屢屢在危機入市,包含1960年代後期掌握時機從塑料跨到地產,89年以後投資上海、深圳港口生意,甚至在印尼排華運動時投資印尼港口等,你的大膽之舉為何都未招來致命風險(逆向思維,不懂不做、不熟不做,不打無把握之仗)?

李嘉誠:這其實是掌握市場週期起伏的時機,並還有顧及與國際經濟、政治、民生一些有關的各種因素,如地產的興旺供求週期已達到頂峰時,幾乎無可避免可能會下跌;又因為工業的基地轉移、必須思考要增加的投資、對什麼技術需求最大等等的決定,因應不同的項目找出最快達到商業目標的途徑,事前都需要經過精細嚴謹的研究調查。

能在不景氣的時候大力發展,就是在市場旺盛的時候要看到潛伏的危機,以及當它來臨時如何應對,這是需要具備若干條件的。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全球商業》:你所謂的具備若干條件……?

李嘉誠:關鍵在於要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我常說“審慎”也是一門藝術,是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做出迅速的決定,但是這不是議而不決、停滯不前的藉口。

經營一間較大的企業,一定要意識到很多民生條件都與其業務息息相關,因此審慎經營的態度非常重要,比如說當有個收購案,所需的全部現金要預先準備。

我是比較小心,曾經經過貧窮,怎麼樣會去冒險?你看到很多人一時春風得意,一下子就變為窮光蛋,我絕對不會這樣做事,都是步步為營。

有一句話,我牢牢記住:“窮人易過,窮生意難過”,你再窮,你不能吃好的白米,你可以買最便宜的米,還是可以過,人家吃肉,你可以吃菜,最便宜的菜;但是窮生意很難,非常難。所以小心翼翼,可以講,如履薄冰。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全球商業》:你剛才提到,在不景氣時候能大力發展,關鍵在於要“做足準備工夫、量力而為、平衡風險”。機會來臨時,能夠把握適當的時間做出迅速的決定。1977年,你迅雷不及掩耳的收購香港希爾頓酒店就很經典……(編按:長實以2.3億港元收購希爾頓酒店所屬的永高公司,整項交易用不到一週。這是長實上市第一次重大收購案)。

李嘉誠:最重要是事前要吸取經營行業最新、最準確的技術、知識和一切與行業有關的市場動態及訊息,才有深思熟慮的計畫,讓自己能輕而易舉在競爭市場上處於有利位置。你掌握了消息,機會來的時候,你就可以馬上有動作。

能買下希爾頓是因為有一天我去酒會,後面有兩個外國人在講,一個說中區有一個酒店要賣,對方就問他賣家在哪裡?他們知道酒會太多人知道不好,他就說,在Texas(德州),我聽到後立即便知道他們所說的是希爾頓酒店。酒會還沒結束,我已經跑到那個賣家的會計師行(賣方代表)那裡,找他的auditor(稽核)馬上講,我要買這個酒店。

他說奇怪,我們兩個小時之前才決定要賣的,你怎麼知道?當然我笑而不李嘉誠心自閒,我只說:如果你有這件事,我就要買。

我當時估計,全香港的酒店,在兩、三年內租金會直線上揚。(賣家)是一間上市公司,在香港擁有希爾頓,在峇里島是Hyatt Hotel(凱悅飯店),但是我只算它香港希爾頓的資產,就已經值得我跟它買。這就是決定性的資料,讓這間公司在我手裡。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全球商業》:這起生意難道沒有別的競爭者?

李嘉誠:一、因為沒有人知道,二、我出手非常快。其它人沒這麼快。因為我在酒會聽到了,就馬上打電話給我一個董事,他是稽核那一行的,我一問,他和賣家的稽核是好朋友,馬上到他辦公室談。

你今天坐的地方(手指地上),就是希爾頓一部分地址。那筆交易我買過來後,公司的資產一年增值一倍。

做哪一行都是,最要緊的就是要追求最新的information,做哪行都是一樣。

談投資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不能負債、分散投資、重視現金及時收益。

《全球商業》:在事業上追求最新的信息,在個人理財上呢?

李嘉誠:這麼多年來,1950年到今天,個人(資產)來講,從來沒有一年比去年少。要做到這樣,第一原則就是不要有負債。我在1956年以後,個人沒有欠過一個債,我的負債是這個(邊桌上有兩隻金屬做大、小北極熊雕像,指著小北極熊說),我的現金是這樣大(指著大北極熊),這個是我今天才運用的(比喻)啊(笑)!

《全球商業》:個人理財第一個原則不能負債,那投資呢?

李嘉誠:投資時我就是先設想,投資失敗可以到什麼程度?成功的多幾倍都沒關係,我也曾有投資賺十多倍都有,有的生意也做得非常好,虧本的非常少,因為我不貪心。公司是從來沒虧過,個人的賺錢、財產,也是一直增加。但我並沒有賺快錢的機會,因為我比較小心(巴菲特講的:我知道怎樣去快速掙錢,我只是看到我5、10年後會有固定的利潤)。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全球商業》:個人投資有沒有哪個時間碰到的挑戰最大?

李嘉誠:沒有,因為我不是隻投資一種行業,我是分散投資的,所以無論如何都有回報,我比較小心。而且我個人(資產),很多是一個禮拜便可以拿得到現金。

《全球商業》:一週能拿到現金佔你的投資比例有多少?

李嘉誠:不少於三分之一。例如政府債券、股票,一個禮拜都能拿到。我當然還有其它的投資,例如地產,這不是馬上可以兌換為現金。

談管理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掌握拔尖知識、努力做到極致、建立好制度。

《全球商業》:李先生你說成功沒有方程式,但如果一定要你說成功的三項原則,會是什麼?

李嘉誠:第一個,你做那個行業,一定要追求那個行業最好的知識、information,最好的技術是什麼,且必須處於最佳的狀態。這是第一。第二,努力、毅力。不過,很重要的是,如果一個機構,沒有掌握跟這個行業有關的知識,如果你判斷錯誤,就算你再努力、再有毅力,你失敗的代價太大。第三就是建立好的制度與人才。

《全球商業》:你剛剛提過必須有最新的信息,除此之外還要有制度,但是你管的事業從零售業、港口運輸一直到石油產業,種類包羅萬象,如何用制度管理?

李嘉誠:現在是一個多元的年代,四方八面的挑戰很多。我們業務遍佈55個國家,公司的架構及企業文化,必須兼顧來自不同地方同事的期望與顧慮。

所以靈活的架構可以為集團輸送生命動力,還可以給不同業務的管理層自我發展的生命力,甚至讓他們互相競爭,不斷尋找最佳發展機會,帶給公司最大利益。公司一定要有完善的治理守則和清晰的指引,才可以確保創意空間。例如長實,長實在過去十年有很多不同的創意組織和管理人員,他們的表現都很出色,所有項目不分大小,全部都是很有潛力和有不俗的利潤。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大家一定要知道,企業越大,單一的指令與行為是不可行的,因為這會限制不同的管理階層,發揮他的專業和經驗。

我舉一個例子。1999年我決定把Orange(編按:指原本和記黃埔集團旗下的一家英國電訊業務公司,後高價賣出)出售,賣出前兩個月,管理層建議我不要賣,甚至去收購另一家公司。我給他們列了四個條件:如果他們辦得到,便按他們的方法去做。

一、收購對象必須有足夠流動現金;二、完成收購後,負債比率不能增高;三、Orange發行新股去進行收購之後,和黃仍然要保持35%的股權,我跟他們說,35%股權不但保護和黃利益,更重要是保護Orange全體股東的利益;四、對收購的公司有絕對控制權。

他們聽完後很高興,而且也同意這四點原則,認為守在這四點範圍內,他們就可以去進行收購。結果他們辦不到,這個提議當然就無法實行。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我建立了四個座標給Orange管理人員,讓他們清楚知道這個座標,這是公司的原則,然後他到那邊發展時,在這四個原則發揮才幹。但是不能超越我這個四個coordinates(在空中比出四個座標)。

這只是眾多例子中的一個,其實在長實、和黃集團裡面,我們有很多子公司,我都會因應每家公司經營的業務、商業環境、財政狀況、市場前景等,給他們訂出不同的座標,讓管理層在座標範圍內靈活發揮。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全球商業》:你提到經營企業成功的第三的原則是人才,威爾許說他花六成到七成時間在人才身上,你如何定義優秀人才的準則是什麼?

李嘉誠: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不斷在甄選、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不過有些人卻一定要避免。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卻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企業也無法負擔那些濫竽充數、唯唯諾諾或者灰心喪志的員工,更無法容忍以自我表演為一切出發點的企業明星。

我的經驗是,挑選團隊,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謹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或道德水平低下的人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

因此,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你要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可不可以做到開明公平、寬宏大量,而且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不過我要提醒,有原則和座標,而不是要你當個費時矯枉過正的執著的人。

可能是我少年憂患的背景,可以讓我在短時間內較易判斷一個人才的優點和短處,從旁引導,發揮其所長。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全球商業》:當了五十多年的老闆,對於管理、領導,你有很深切的體悟,也曾經以“管理的藝術”發表演說,能否分析老闆與領袖的差異?

李嘉誠:我不敢和那些管理學大師相比,我沒有上學的機會,一輩子都努力自修,苦苦追求新知識和學問,管理有沒有藝術可言?我有自己的心得和經驗。

我常常問我自己,你是想當團隊的老闆,還是一個團隊的領袖?一般而言,做老闆簡單得多,你的權力主要來自你地位,這可能是上天的緣分或憑著你的努力和專業的知識。做領袖就比較複雜,你的力量源自人性的魅力和號召力。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態度與能力一樣重要。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經營之道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

《全球商業》:今天的對談,你談到許多從經商之道,是否呼應你在今年(2007年)汕頭大學的演講中所說“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你說若能“拈出這四句話的精髓,生命是可以如此的好”。尤其,“不疾而速”這句話特別有意思……?

李嘉誠:對於我來說,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以上四句話是環環相扣、互為因果的。

“好謀而成”是凡事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分段治事”是洞悉事物的條理,按部就班的進行。“不疾而速”,你靠著老早有這個很多資料,很多困難你老早已經知道,就是你沒做這個事之前,你老早想到假如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怎麼辦?由於已有充足的準備,故能胸有成竹,當機會來臨時自能迅速把握,一擊即中。如果你沒有主意,怎麼樣“不疾而速”?

“無為而治”則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管治系統來管理。我們現在大概有25萬個員工,分佈在55個國家,而我們員工大部分在西方國家,如果你沒有良好制度,你沒有足夠時間去管理。

兼具以上四種因素(好謀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無為而治),成功的藍圖自然展現。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全球商業》:所以你能做到“不疾而速”,其實是在風險管理、信息收集、財務準備齊備了,遇到機會,才能“一擊即中”。你如何把這樣的成功心法,傳授給你的後代?

李嘉誠:我告訴我的孫兒,做人如果可以做到“仁慈的獅子”,你就成功了!仁慈是本性,你平常仁慈,但單單仁慈,業務不能成功,你除了在合法之外,更要合理去賺錢。但如果人家不好,獅子是有能力去反抗的,我自己想做人應該是這樣。very kind,非常好的一個人,但如果人家欺負到你頭上,你不能畏縮,要有能力反抗。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榜樣在前,各位讀者我們一起奮進吧。

李嘉誠留給後輩的商業真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