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還在焦慮迷茫:對於賺錢的思維,你越早明白越好

30歲還在焦慮迷茫:對於賺錢的思維,你越早明白越好

什麼是真正的富貴?

外在擁有的財富只是表面的富有,只有內心的充盈才是真正的富貴。

李嘉誠對於賺錢有過自己的看法,他說:“事業上應該賺點錢,有機會便要用錢,把錢用到合適的地方。這樣一來,賺錢才有意義。”

對於他這樣的說法,我是無比認同的。

一個人只有擁有賺錢的能力,才能有機會幫助更多人。而一旦我們有機會賺到了不錯的財富,我們就要想著怎麼才能更好地幫助他人了。

30歲還在焦慮迷茫:對於賺錢的思維,你越早明白越好

01 對於賺錢,我們通常的認知

小時候,父母就教導我們要省錢,能夠不會花錢的地方就不要花錢。

這種思維,在小時候就給到很多人逆向的想法:長大後,一定要想方設法多賺錢,這樣花錢就可以更自在了。

到了成年後,我們開始進入了賺錢的軌道,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哪個賺錢就幹那個。

直到有一天認識到:原來只有在一個崗位上,紮紮實實做下來,把基本功打好了,才有可能做得出成績來。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覺悟的,很多人對於賺錢就是一個機會思維。

我不得不承認機會固然重要,但實力也同等重要,只有機會來臨的時候,實力能夠匹配,才能長久運行。

有些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賺到錢了,開始膨脹,開始增強慾望,這個時候,無疑走向了賺錢的另一端,一切未知的變故會等著自己。

賺錢需要迭代認知,只有理性賺錢,並知道怎麼花錢的人,才能算是走上了賺錢的正確道路。

30歲還在焦慮迷茫:對於賺錢的思維,你越早明白越好

02 賺錢,我們是為了幫助他人

有一次記者問馬雲,關於阿里巴巴投資的豐富性,是不是有點不務正業。

馬雲回答說:

我做任何事情,都只會圍繞一件事情:阿里巴巴。

因為今天阿里巴巴已經不是我的了。阿里巴巴第一天不是我的,今天不是我的,未來也不是我的。它是無數人的,上千萬的人吃飯在這兒,闖禍也要闖大禍......

今天我們回顧馬雲做的這些事情,確實是幫助了很多人,無論是教育、公益,還是創業本身,都是在做自己覺得對的事情,社會覺得對的事情,這是很難得的。

如果你把鉅額的財富當作自己的,當企業當作自己的,那麼你就會很痛苦,痛苦來源於利己的需求。

所以說,賺錢沒有錯,幫助他人是正確的方向。

給予無助的人幫助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很多這樣做的人因此得到了巨大的滿足。

無論是作為企業家,還是個體,不但要在競爭壓力之中脫穎而出,更要懂得怎樣做人文、公益和慈善的角色,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

30歲還在焦慮迷茫:對於賺錢的思維,你越早明白越好

03 內心的充盈,才是真正的富貴

有一次,李嘉誠問汕頭大學籌備委員會的副主任莊世平:“世平兄,你說,人生什麼最有意義呢?”

莊世平立即回答:“興學育才最有意義。像陳嘉庚先生一樣,名字和它創辦的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聯繫在一起,這樣的人生才最有意義。”

這次談話,被定位歷史性的談話,因為這次談話,李嘉誠在莊世平的引領下開始捐資創辦著名的汕頭大學。

第一次就出資3000萬港元作為啟動資金,後來陸陸續續地捐出去了幾億美元修建汕頭大學。

這件事期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影響深遠。

李嘉誠認為,富和貴不是一回事,“富”雖然一定程度上表現為對金錢財富的佔有,有了錢的人不一定就真正擁有了財富,因為財富是身外之物,生帶不來,死帶不走。

只有把財富變成使更多人快樂的一項事業,並使之代代相傳,才會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掌握財富的人也才能稱得上是財富的擁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