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夜》中出現馬桶讓觀衆感到出戲,其實馬桶在漢朝就已經存在

《將夜》這部玄幻影視劇正在火熱播出。該劇改編自貓膩的同名網文《將夜》,在尊重原著的同時,以精彩的動作設計和華麗的電腦特效將書中的玄幻世界和經典戰鬥一一呈現在觀眾面前,不得不說是近些年來網劇中的優秀作品。


《將夜》中出現馬桶讓觀眾感到出戏,其實馬桶在漢朝就已經存在


劇中的主人公寧缺一心想修行,但是因為資質原因,無法感受到元氣的存在。但是他武技出眾,善於騎射刀劍,在渭城手刃無數馬賊,被稱為“梳碧湖的砍柴人”。唐國的和親公主李漁在單于死後,從金帳王庭逃到渭城,請求護送。馬將軍就選擇寧缺執行這次任務。


《將夜》中出現馬桶讓觀眾感到出戏,其實馬桶在漢朝就已經存在


跟隨公主同行的還有一位修行者,叫做呂清臣。事實上寧缺正是因為他才決定護送公主。在一次戰鬥中,寧缺表現出色,立下大功。呂清臣自然要投桃報李,教授寧缺修行之法。可是對於寧缺的身體狀況,他也無能為力。在寧缺的請求之下,呂清臣為寧缺講述一些關於修行者的類別和等級。


《將夜》中出現馬桶讓觀眾感到出戏,其實馬桶在漢朝就已經存在


修行者分為三種,以氣御劍者為劍師;意念殺人者為念師;元氣入墨者為符師。寧缺插嘴說,將元氣注入馬桶,會被稱為馬師還是桶師。很多觀眾聽到馬桶這個詞感到跳戲,其實馬桶並非是西方文明的產物,在中國有極為悠久的歷史。

漢朝時期就已經出現馬桶,不過名字不同,稱為“虎子”。虎子據說是李廣發明出來的。李廣在狩獵時打到一隻虎,為了表示勇武,他用銅鑄成虎形的便器,這就是馬桶的前身。漢朝皇室也使用這種便器,不過是由玉製成,由人攜帶以備皇帝不時之需。


《將夜》中出現馬桶讓觀眾感到出戏,其實馬桶在漢朝就已經存在


中國古代有忌諱一說。唐朝開國皇帝李淵的祖父叫做李虎,所以唐朝人諱虎。於是虎子更名為獸子和馬子。宋朝時期,人們習慣稱其為馬子,或是馬子桶。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載一則奇聞軼事。燕王趙元儼有一個特殊愛好,那就是坐在木馬子上不下來。甚至在上面進食、觀看歌舞。清人俞樾對此做出解釋,認為趙元儼所坐的“木馬子”就是指馬桶。


《將夜》中出現馬桶讓觀眾感到出戏,其實馬桶在漢朝就已經存在


《將夜》的世界觀是架空的,不屬於任意一個朝代。不過寧缺所在的唐國還是會讓人聯想到唐朝。即便如此,馬桶的出現也是很合理的。只不過因為人們更熟悉現代產物的馬桶,所以才有出戏的感覺。

參考文獻:《西京雜記》、《歸田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