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魯迅先生是一代文豪,在他有限的生命裡一直辛勤的耕耘,直到離世。因為時代久遠無法接觸,從照片上看給人的感覺是;總愛抽菸,並且癮大,後期患上肺部疾病咳血不止與這應該有直接關係。據有關記載魯迅的父親是因肺部惡疾不治而去,放在今天這個說法就可以理解了。因為現代醫學會認為癌症一般是有家族遺傳特性。小時候的魯迅就已經開始奔走於當鋪和藥店之間,何故?以變賣祖上留下的傢什為父親治病。55歲的魯迅在離世前夕咳嗽著完成雜文《我要騙人》,這是一篇以說謊的方式而讚揚美進而抨擊與諷刺侵華日軍的經典之作。

是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臨時的,以後誰要更厲害了我下

其短短一生之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更深刻的影響東亞乃至全世界。然而後人越來越多拿其他作家和魯迅進行比較,有幾個意思,相信大家都懂。排個大小,當然捋個順序也無可厚非。用魯迅的話說;這是詬病。當然這個我們不敢苟同,也不過是好奇心在作怪。說到底還是內行看門道,外人看排行(熱鬧)啦。“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終生,被譽之為“民族魂”。因恥與國民黨政權為伍,放棄中篇白話小說被授的1927年諾獎之提名。

是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我不喜歡諾貝爾真的,他們看不懂中國字

魯迅所在的20世紀初期,中國經歷了一場文化變革。而在這場新文化運動中,魯迅是文學界的旗手。他所領導的這場文化變革摧枯拉朽般地剮除了中國文化界長久以來的許多弊病,把外來的先進思想及文化引到了國人面前,使中國文學從裡到外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此功績不可磨滅。然而幾十年過去,到了上世紀中後期,新時期的國民開始“享受”新文化運動的成果,換句話說也就是新文化教會了人們以辯證的態度看問題,於是人們便開始辯證地看待新文化運動。他們逐漸發現在這場新文化變革中,我們自身本質的東西是否拋棄的太多了,魯迅的價值否非過頭了。如此引發了牽動神經的文學排榜,直至當今鬧出一系列的“去魯迅化”等等文學界現象。

是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中國青年五四運動的第一人

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學大家排資論輩歷經近百年似乎也就是這個順序雷打不動了。以文學界公認的是: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矛盾,巴金,老舍,曹禺。中國文壇還一直流傳著這個順口溜:魯郭茅巴老曹。魯指魯迅,魯迅的文壇泰斗地位無法撬動。毛澤東都把他與孔子相比,稱他為現代文學的聖人。他的《阿Q正傳》是諾貝爾級的作品,當時的瑞典諾貝爾評選委員會擬把當年的諾獎頒給魯迅,但國民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社會動盪不安民不聊生的背景下魯迅無意領取。待魯迅逝世後,柳亞子在詩中說道:迅翁逝後屹雙峰,這雙峰就是郭沫若和茅盾。

是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夜以繼日筆耕不輟的魯迅先生,盜賊因等不及自己先睡著了

郭沫若的作品主要是在詩上,詩集《女神》不知傾倒了多少人。茅盾則是個多產作家,拿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面鏡子比,那茅盾的《子夜》就是當代社會的影子。巴金這位文傑壽星早期就以流行三步曲

是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魯迅先生畫像-專業震懾後人隨意排名

這些保持了數十年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學史事到了21世紀的今天逐漸發生了些許變化。除了郭沫若和巴金兩位大師排名被延後外,更有“去魯迅化”的現象發生。一個作家的文章是否入選語文教材,首先要考慮它的文學藝術,還要看它的現實意義。而從近幾年制定的初高中語文教材來看,魯迅的文章“下架”的多了,“上線”的變少,“去魯迅化”表現十足。並且給出的理由也叫人啼笑皆非,說是太難懂,不方便閱讀等原因。最近重新制定的七年級語文教材刪掉了魯迅的《風箏》。其中給出一個令人本身就難懂的理由;“太難懂”。朋友們,我們不能“只以難易論英雄”。難懂是教師講解的水平問題還是作品原因,一篇經典就因為“難懂”就讓莘莘學子棄難從易,此間箇中心情小編與讀者可想而知。

是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誰要去“我”化?

魯迅先生的作品文字優美,堪稱是現代文學的經典,完全可以成為中小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範本,所以在文學藝術性上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同時魯迅的多數作品,尤其是雜文且介亭,而已集等作品,以直擊現實的真善偽著稱。儘管他所面對的那個現實,並非我們所面對的“現實”,但我們完全可以深入到他的作品中去,理解他所處時代的社會背景、歷史狀況。更何況,他幾十年前批判過的東西,對我們當前的社會仍存在很強的借鑑意義。更能激發青年正直的價值觀培養和承擔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感。

是誰要“去魯迅化”以及要撼動魯迅的文學地位?

星空燦爛或是風雲變幻都要做中國的脊樑

教會我們不忘本,不忘初心,牢記舊中國的革命志士流血犧牲史。圓我們偉大的複習夢。魯迅先生難道不渴望這一天嗎,難道不想看到後世青年才俊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嗎?當然,他當然想看到,他比誰都想看到這一天。他畢生奮筆疾書,棄醫從文,以永不停息的姿態就是要提醒自己奮鬥不止和忠告後人,我們的民族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埋頭苦幹迎難而上永不疲倦的戰鬥姿態振興我們的中華民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