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鐵路局機構改革人員精簡超一成 北京瀋陽鄭州局力度略高

本報記者 路炳陽 北京報道

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編制將精簡277個、減幅20.3%,人員編制精簡4501名、減幅10.5%。近日,中鐵總批准了各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改革優化方案,顯示上述內容。

中鐵總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本次改革是在2017年路局改革,路局更名之後的又一次動作,屬於人事改革,後續還要繼續進行勞動、分配兩項制度改革,目的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以推進鐵路客貨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國有資本監管體制。

就本次改革涉及範圍,上述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本次改革針對鐵路局集團公司機關層面,不涉及站段。他對記者強調,精簡非裁員,精簡的富餘人員由路局安排在鐵路系統內轉崗。

他還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補充稱,減幅10.5%的幅度是18個鐵路局集團公司的平均值,具體幅度各個路局都不一樣。他透露,以目前各個路局集團上報方案看,中國鐵路北京、瀋陽、鄭州三個集團有限公司的減幅比例要高一些,均超過或接近15%的精簡幅度,其他路局集團減幅比例或不到10%。

中鐵總方面強調,鐵路各級組織須穩妥推進改革,嚴肅人事、財務、資產管理紀律,做好改革優化過程中幹部職工轉崗培訓,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落實各項要求,做好每個人的轉崗安排工作,確保隊伍穩定。

就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改革的目的,中鐵總方面稱,改革主要著眼於鐵路局集團公司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努力消除內設機構編制臃腫、職責交叉、與市場對接不緊密、管理效能不高等問題。以推進鐵路局集團公司內設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創新經營管理機制,推動鐵路企業加快向法治化市場化邁進。

中鐵總方面強調,改革要進一步築牢安全基礎,確保鐵路特別是高鐵和旅客列車安全,強化安全管理監督力量。同時進一步突出市場經營,根據市場經營的特點和實際,為鐵路局集團公司法治化市場化經營提供組織保障;進一步統籌資源調配,同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負責,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效益最大化;強化專業管理,明確系統專業管理職責,促進相關機構配合聯動;提升運行效率,減少機構層次和數量。

2017年9月,全國18個鐵路局改革啟動,作為改革標誌之一,鐵路局更名於2017年11月底完成,在這18家路局中,青藏鐵路公司以“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定名,其餘17家路局均以“中國鐵路某某局集團有限公司”定名。2018年起路局集團全面按照新機制運行。

中鐵總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此次鐵路局改革的基本原則,仍以“鐵路一張網”為前提,堅持中鐵總對鐵路運輸統一調度指揮,改革後仍保持“總公司—鐵路局—基層站段”三級運輸管理架構,目的是實現鐵路運輸整體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同時,鐵路公益性運輸、重點運輸等社會責任仍要保證。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鐵路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分三步進行。中鐵總所屬的非運輸企業最先進入改革進程,其次是中鐵總所屬18個鐵路局(公司),最後是中鐵總機關。

對非運輸企業的公司制改革,中鐵總要求具備條件的企業年底前完成改制。這部分企業包括中國鐵路建設投資公司、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和《人民鐵道》報社等17家。

對全國18家鐵路局和3家專業運輸公司(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快運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制改革,即對運輸主業的改革。

最後一步是改革最難的部分,即對中鐵總機關的公司制改革。之前鐵道部改製為中鐵總,遺留諸多問題至今沒有解決。鉅額負債仍是中鐵總的沉重負擔,民資入鐵進展緩慢,此外中國鐵路公益性與商業性未能分開,交叉補貼機制繼續存在,制約著鐵路運輸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形成和產業改革進程。據多個信源透露,對中鐵總的改革原則,是實現絕對的政企分開,目前方案正在接受國務院審核。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趙堅認為,突破阻礙鐵路深化改革的關鍵問題是鐵路網是否能夠拆分,這個問題不解決,鐵路改革重組就難以推進。趙堅的思路是將現有的18個鐵路局(公司)重組為北、中、南三大區域鐵路公司,三大區域鐵路公司之間的比較競爭,區域公司內相鄰子公司間的平行線競爭,即兩層面競爭的鐵路運輸企業組織結構。三大公司負責各自管內的調度指揮,具有投資決策財產處置的權利,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