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旅遊地產,京能集團二度出售古北水鎮

時代財經APP記者 童潔

折戟旅游地产,京能集团二度出售古北水镇

四個多月前,京能集團有意出售古北水鎮股權的舉動引發一場軒然大波,最終京能集團以摘牌的方式為這場鬧劇按下暫停鍵。但近期,京能集團又再一次將古北水鎮擺上了交易臺。

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信息顯示,京能集團再次掛牌出售古北水鎮股權,但這一次的掛牌內容與第一次有些不同,掛牌出售的股權比例由上次的20%降至10%,轉讓底價也相應的打了“對摺”,從17億元改為8.5億元。

一位接近京能集團的相關人士告訴時代財經,這次主動下調轉讓比例和金額是京能集團曲線脫身的一個選擇,“關於出售古北水鎮股權一事,京能集團始終未能與其他股東達成完全一致的意見。所以,京能集團要脫身就只能採取溫和一些的方式,先出讓一半股權對其他股東造成的衝擊會小一點。”

未達理想的古北水鎮

京能集團從古北水鎮抽身路上最大的“攔路虎”是該項目的第一大股東中青旅。在此之前,京能集團曾就出讓古北水鎮20%股權事項以書面方式徵詢其他股東的意見,徵詢結果為3家同意轉讓,2家不同意,投出反對票的正是中青旅及其持股的子公司烏鎮旅遊。

業界對中青旅阻撓京能集團退出項目的做法並不感到意外。作為中青旅旗下重點發展項目之一,古北小鎮被寄予厚望,甚至一度有消息稱,古北水鎮將被中青旅培養為上市平臺。因此,中青旅不願項目出現任何大的變動,而京能集團的舉動或多或少都會給古北水鎮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早在2010年,中青旅就動了分拆小鎮業務上市的心思。其曾試圖分拆烏鎮旅遊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後來因為上市事宜“在預審中未得到有關部門支持”,烏鎮旅遊的上市被擱淺。烏鎮旅遊失利之後,中青旅轉而將全部精力放到了古北水鎮身上,一心想要將古北水鎮打造成第二個烏鎮。

2012年,中青旅發公告稱,正在進行總投資30億元的北京古北水鎮建設,同時,為加快建設步伐,中青旅還要為古北水鎮引入新的戰略投資夥伴,而這個新的戰略投資者就是京能集團。

據當年公告,古北水鎮註冊資本由8億元增至10億元,新增註冊資本由京能集團以5億元全額認繳,增資金額將全部用於古北水鎮景區的建設。增資完成後,京能集團持有古北水鎮旅遊公司20%股份,成為該項目的第二大股東。

這是迄今為止京能集團在旅遊地產領域最受關注的一筆投資,當然,外界關注的不僅是京能集團的投資舉動,還有中青旅和京能集團要如何在古北水鎮上覆制烏鎮的輝煌。

古北水鎮的景區規劃以及經營管理模式都有烏鎮的影子。藉著烏鎮的名聲,古北水鎮的發展看上去似乎也沒有太多的坎坷,其開業以來遊客數量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遊客量達275萬人次,同比增長12.89%。

可惜的是,高漲的人氣卻未給古北水鎮帶來穩定的收入。掛牌信息中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年,古北水鎮淨利潤為1.14億元,與上一年同期相比,實際下滑幅度達到45%。這樣的情況在今年才得到緩解,截至今年8月31日,古北水鎮營業收入為6.89億元,淨利潤為2.01億元。

不夠理想的盈利表現也為古北水鎮帶來不小的償債壓力。據京能集團披露,古北水鎮存在一筆14億元的銀行貸款,到期日為明年12月20日,但截至今年6月底,古北水鎮還有5.7億元貸款需要償還。

由此可見,與其承受運營、財務等風險,將古北水鎮售出創造收益,這樣的方式對京能集團來說更為直接。前述相關人士透露,京能集團已經在與意向買家進行洽談,不出意外,交易會在短時間內達成。值得注意的是,在京能集團第一次掛牌出售古北水鎮股權時,中青旅有意接手。

京能集團的旅遊地產征程

時下,旅遊地產已經成為許多房企爭相競逐的領域,而作為有著先天優勢的央企,京能系對於佈局旅遊地產也是毫不手軟。不過,這些佈局卻沒有為京能繫帶來豐厚的回報。

2004年,京能集團落下了旅遊地產的第一子。其入駐內蒙古岱海,成立了內蒙古岱海保護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內蒙古環岱海區域及黃花溝景區的綜合保護和建設開發,還承擔岱海旅遊區行政管理。

根據京能集團官網,岱海旅遊區規劃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分成8個功能分區、5個旅遊碼頭和12個旅遊景點,可以說是衣食住行全部涵蓋,是內蒙古同時擁有4A級景區和四星級酒店的旅遊度假區。

某種程度來說,京能集團已經“買斷”了岱海的旅遊資源。但這些年來,岱海旅遊區難以聚集人氣,由於開發已有些年限,岱海旅遊區還存在設備老舊的弊病。更致命的是,京能集團的運營管理經驗不足,岱海旅遊區的管理有所欠缺,這一點在各大旅遊平臺上屢遭詬病。

而京能集團在旅遊地產摔的跤不止於此。2013年7月,京能集團與世貿天階聯合宣佈,雙方將共同斥資40億元,在北京昌平區十三陵建設一座名為“樂多港假日廣場”的大型旅遊商業文化綜合體。該項目總體用地39.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22.12萬平方米,涵蓋高科技遊樂園、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和萬豪酒店。

樂多港項目得到北京政府的大力支持,還被定為北京市重點工程。但大體量的旅遊綜合體項目極為考驗開發商的運營能力,前期,樂多港花了大量的心思在推廣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及萬豪酒店上。但由於地理佔位並無優勢,兩個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有限。

如此一來,樂多港嘗試開始靠遊樂園項目來拉動人流。然而,想要依靠遊樂園項目來平衡一個大體量綜合體的發展並不現實,隨著時間的推移,樂多港的資金問題開始暴露。

網上一則關於樂多港的資訊顯示,2017年5月19日,樂多港舉辦了一場座談會,參會的人員除了京能集團的高管之外,還有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市分行的高管人員。資訊中提到,京能集團總會計師朱保成在座談會上坦言,樂多港在進入經營階段後遇到了階段性的困難,希望得到中國農業銀行的幫助。

但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經營遇到困難,京能集團仍舊看好樂多港。去年9月,京能集團對樂多港進行了一次增資,增資後的股權佔比達到76.92%。

折戟旅游地产,京能集团二度出售古北水镇

【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