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機場建設助力城市起飛

以机场建设助力城市起飞

撰稿人 陳旭欽 管如鏡 胡拓 王斯佳

今天,寧波櫟社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終於跨入千萬級機場的行列。但城鄉規劃、區域戰略、產業經濟等領域專家普遍反映:寧波到國外大型城市和國內中小城市的航班仍然較少,嚴重影響寧波城市的國際化水平。

“大海港、小空港”一直是寧波城市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對比國內同類城市,寧波機場發展有待提升,需進一步實現與城市經濟發展和功能需求相匹配。

我們建議:超前規劃並且快速推進寧波機場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機場容量和運營能力;吸引航空公司,尤其是低成本航空公司入駐基地;主動服務“一帶一路”戰略規劃和中國-中東歐國家“16+1”平臺,加強國際航線,提升對外聯繫度;通過打造“實體物流+數字服務”的全球航空貨運物流樞紐,進一步深化“客貨並舉”戰略;依層次加快佈局,充分釋放臨空經濟未來活力。

民航機場建設助力城市發展

從世界各國發展經驗看,航空運輸越是發達的地區,其外向型經濟的比例也就越高。從國內環境看,雖然面臨高鐵的激烈競爭,但航空業依然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尤其在2016年5月國務院發佈《關於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後,不少地區紛紛開始了對空港產業和臨空經濟的新一輪佈局。

對於寧波而言,航空運輸的客運量有望在短期內達到寧波櫟社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預期規劃的1200萬旅客吞吐量目標。寧波亟需提前規劃更高的吞吐量目標,以機場建設發展加快帶動構建空港、海港、高鐵聯運的立體交通體系,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打造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多年以來,寧波櫟社機場在規劃旅客吞吐量僅有380萬的情況下,通過優化服務和提升硬件設備,不斷克服困難、開拓創新,實現了跨越千萬級的歷史性成就。但也需要看到,相比其他計劃單列市以及十年前的同等級機場,寧波的民航機場運力發展依然面臨激烈的競爭。

與其他計劃單列市相比,寧波機場運力發展尚有差距。

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和起降架次等運營數據是反映民航機場運營能力的重要指標。從民航總局公佈的主要運營數據全國排名看,對比深圳、廈門、大連、青島等其他計劃單列市的機場,寧波櫟社機場在旅客吞吐量、貨郵吞吐量以及起降架次排名方面都還有一定的差距。

與其他同等級機場相比,寧波機場起降能力有待提高。

寧波居於鐵路網絡的末梢,民用航空交通在旅遊與商務交往中理應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從近10年的發展態勢看,與當年的同等級機場相比,寧波櫟社機場的起降能力還有待提高。

比如,2008年櫟社機場的起降架次在全國位居第33位。排在櫟社機場之前的三個機場分別是南昌昌北機場、南寧吳圩機場和溫州永強/龍灣機場;排在櫟社機場之後的三個機場分別是合肥駱崗/新橋機場、珠海三灶/金灣機場和長春龍嘉機場。但到了2017年,櫟社機場與這些機場相比,起降能力提升相對有限。

近年來,國內一些城市通過實施分設運行機場公司、提升口岸衛生標準、加快航空物流港建設、出臺航空物流補貼辦法等方式加大民航發展力度,取得顯著成效,也與其他從前機場發展水平相近的城市拉開差距。

比如,南昌昌北機場在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方面一直與寧波櫟社機場比較接近,2011年之後發展勢頭也有所不足。但隨著2015年江西航空的成立以及近年來首都機場集團(江西省機場集團的母公司)的大力支持,南昌昌北機場迅速走出頹勢,增速大幅提高,不僅在2017年先於櫟社機場達到千萬級旅客吞吐量,2018年以來其旅客吞吐和起降兩個運營指標的同比增速更是高達40%左右,大幅領先於國內同等級機場,相比櫟社機場的優勢也進一步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