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亦凡專輯下架風波:粉絲文化的正面交鋒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


吳亦凡專輯下架風波:粉絲文化的正面交鋒

這幾天,吳亦凡又“攤上事兒”了。

新專輯《Antares》全球發行,本來是件開心的事兒。不料後續劇情猶如過山車,在輿論場上掀起一陣陣“血雨腥風”,不僅在微博、知乎等平臺屢上熱搜,還惹得海外粉絲一臉懵逼,紛紛問道“Who is Kris Wu(吳亦凡)?”

這部“反轉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來簡單回顧一下:

11月2日,吳亦凡新專輯《Antares》全球上線後,以火箭速度飄紅,在美國iTunes四個榜單中位列第一、7首歌曲佔領總榜前七,力壓美國當紅女歌手Ariana Grande(愛莉安娜·格蘭德)。這在雲集眾多歐美流行歌手大腕的榜單上自然顯得格外“扎眼”,多少有點“橫空出世”的意味,國內外關於“刷榜”的質疑聲浪開始湧動,不少海外用戶在社交平臺上直呼“Kris WHO(Kris是誰)”,甚至還刷起“Chinese bots(中國水軍)”。

吳亦凡專輯下架風波:粉絲文化的正面交鋒

在輿論持續發酵之時,11月7日,吳亦凡新專輯內的新歌從榜單前列跌出了百名開外,排名“鉅變”被很多人認為是遭遇下架。同日,環球唱片發佈公告聲明《Antares》未在美區下架,且“榜單數據成績真實有效”。11月8日,微博上又出現了反轉,有網友截圖說吳亦凡專輯重回榜首。

吳亦凡專輯下架風波:粉絲文化的正面交鋒

劇情一波N折,很難說還會不會再反轉,筆者在此不做任何結論性的評判,也無意評價當事人的音樂水平。這場風波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國內司空見慣的粉絲打榜與歐美粉絲圈的強烈反彈形成了一場正面“交鋒”,將大家本已見怪不怪的粉圈話題再次暴露在聚光燈下——

如何看待粉絲刷數據打榜這種行為?這究竟是“不憑實力說話”的製造數據,還是利用規則的正常操作?

吳亦凡專輯下架風波:粉絲文化的正面交鋒

吳亦凡專輯下架風波:粉絲文化的正面交鋒

在這次的“iTunes風波”裡,最令海外網友瞠目結舌和憤憤不平的是所謂“中國水軍”的“實力”,也因此引來“利用機器刷榜、提高排名”的質疑。但海外網友確實想錯了,正如粉絲自我辯駁說的那樣,榜單結果都是粉絲們遵循榜單規則真金白銀“支持”而來的。也就是說,這不是普遍意義上的“水軍行為”,而是一群真心喜歡愛豆的粉絲,為了愛豆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而做的“集體應援”罷了。

這樣的行為有錯嗎?如此看來,還真的沒有。粉絲根據自己觀察、總結的排名規律,用有條理、有組織的計劃和符合規則的“技術性支持”,來幫助愛豆獲得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頂多只能說是“討巧”。從來沒有人規定粉絲不能為愛豆應援、買專輯,大家都是真情實感地在追星、真心實意地喜歡愛豆的音樂,吳亦凡的粉絲也絕對不是第一個、第一次有過類似操作。無端端被“群嘲”,以及類似於“吳亦凡被粉絲坑慘了”“丟人丟到國外”等說法,似乎真的有點委屈粉絲們了,這種情緒也不夠客觀。畢竟,這種應援模式的形成,絕非粉絲單方面之力能為之,而是國內長時間的“流量模式”薰陶和引導下,粉圈主動、自願形成的一種應援文化和支持方式。

仔細想想,藝人、粉絲及相關利益方,平日裡難道不是樂見其成?正如這一場風波一般,海那邊是“粉絲大戰”,而海這邊早已利用榜單數據進行宣傳了。

而這套粉圈文化及遊戲規則,歐美粉絲顯然一頭霧水,在歐美市場顯示出巨大的“水土不服”,這才是這場現象級別的“尋找吳亦凡”跨國粉絲大戰的根本原因。歐美粉絲習以為常的音樂消費,和國內粉圈習以為常的音樂消費,存在一個本質差異:圍繞愛豆為核心的國內偶像產業,已經衍生出無比強大、有序的粉絲經濟,音樂消費不光是一個個體的選擇,而往往是一個群體的應援行動。同樣一顆石頭扔進水裡和地上會得到不一樣的回聲,同樣一種行為在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圍中自然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波瀾。對此,海內外的粉絲們和看客們都不必太過介懷。當然,這次風波過後,粉絲們或許可以考慮選擇更為穩妥、更接地氣、更加平和的支持方式;而大家更應該思考的是,目前國內愈演愈烈的應援文化和粉絲經濟,應該如何去正確引導和規範呢?

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士,不敢遑論吳亦凡的專輯質量和音樂水準如何。但實事求是地講,也不是誰都可以隨隨便便“進軍歐美”的。

有心想走向國際,耗費心力製作並順利發佈新專輯,這本身就應該被鼓勵和肯定。正如張藝興日前在微博寫道:“剛在美國出道,沒人認識正常,不認識的爭取拿音樂讓你們認識,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榜單見不如舞臺見,不相信中國人行的,可以滾遠點。”即便這場風波穿破次元壁引發眾多關注,吃瓜群眾也別太腹黑和偏激,樹錯了“靶子”同樣不利於藝人的成長和文娛的發展。

吳亦凡專輯下架風波:粉絲文化的正面交鋒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吳亦凡是誰?陰差陽錯地在歐美粉絲圈刷了一波存在感之後,我們當然希望吳亦凡及更多藝人能更加努力,讓更多的非粉絲群體認可,真正靠實力贏得國際認同。但在此之前,引導粉絲經濟更好地助力文藝創作,實現粉絲的理性消費與粉絲經濟的良性增值,是必須去推動的關鍵一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