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傳媒成爲品牌雙11「新寵」, 梯媒「宮斗」平分秋色

開始於2009年的電商狂歡節“雙11”,今年迎來了第十個年頭。每一年,各電商平臺之間的“較量”都很激烈,今年更是如此。但與往年“雙11”品牌商多向網絡上投放廣告不同,不少人發現,今年電商大戰的“廣告陣地”變得更多樣也更廣闊了。室內、室外,網頁、手機,地鐵、電梯,早已被各種廣告佔領。各大品牌商早早地發起一輪輪優惠轟炸的營銷活動給品牌形象造勢。

就在11月1日,權威調查媒體央視CTR 媒介智訊發佈了最新的《2018年前三季度中國廣告市場回顧》。其中,媒體行業新跡象、新動向尤其值得注意。

新潮傳媒成為品牌雙11“新寵”, 梯媒“宮鬥”平分秋色


在生活圈媒體方面,在今年前三季度電梯類媒體表現良好,漲幅均超過去年同期。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商城的投放重點放在了電視和電梯電視媒體,天貓則將投放重點放在傳統戶外和生活圈媒體。而作為新零售咖啡的典型代表,瑞幸在今年前三季度主要選擇電視、電梯電視、電梯海報和影院視頻作為宣傳渠道。瑞幸在電梯電視媒體的廣告花費佔到其投放總體的73%……

統計數據說明,伴隨著“雙11”成長的十年,各知名電商,包括新生的行業品牌代表,在廣告投放上更加註重電梯媒體了。不僅如此,今年的電商大戰,包括蘇寧、京東、國美、妙優車、科沃斯等在內的眾多知名品牌,一改以往廣告只投給一家的操作方式,而把廣告既投給了梯媒老大分眾,也投給了梯媒新秀新潮。“分眾+新潮”一起投放,而不偏廢其一,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大品牌的主動選擇。

新潮傳媒成為品牌雙11“新寵”, 梯媒“宮鬥”平分秋色


△分眾傳媒電梯電視廣告

新潮傳媒成為品牌雙11“新寵”, 梯媒“宮鬥”平分秋色


△新潮傳媒電梯電視廣告

知名品牌們為什麼會同時把廣告投給新潮和分眾呢?以我的理解,這種“打包”投放的方式,至少有三個好處:

首先,數據顯示,新潮和分眾的電梯重合度,只有不到30%。如果將廣告只投放給其中任何一家,都只能覆蓋到部分用戶,而不能達到效益最大化,只有同時投放才可能達到預期效果。

其二,兩邊都投放廣告,廣告主就有了參照值和比對空間。打破分眾過去的壟斷後,有了更多議價權,有利於談妥優惠價格。

更關鍵的一點是,在如今新的經濟社會條件和市場環境下,按照以往的操作來簽訂排他協議而只選其一,從實際效果來看,已經不可取了。表面看,簽署排他協議或許有利於和某一家的“長期合作”。但“排他”背後,反而會丟失因兩家互相競爭而產生的價格紅利和成本風險控制。從長遠來說,絕對不是一樁好買賣。

其實,市場就像一枚硬幣,有充分競爭的一面,也有互利共贏的一面。今天,梯媒行業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分眾和新潮兩家各有特色的品牌梯媒,選擇了一個,就意味著錯過了另一個,也錯過了更多的可能。尤其是在“雙11”這樣的“年度流量曝光大節”之時,只有“分眾+新潮”同時投放廣告,才是最科學合理的,也最能收穫理想的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