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鑽角度看:在人工智慧領域實現應用且獲得盈利的行業

當然,非要再讓我預測一下未來一兩年內將會實現盈利的AI領域,如果你真的是想在這個行業賺得一桶金的話, 我覺得

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以及無人駕駛都是不錯的選擇。

刁鑽點的角度來看——我今天想說的是AI在一些灰色領域的應用,算是已經實現盈利(眾所周知,灰色領域可能無法在正常市場取得風投,所以必須盈利,這可能是維持下去的唯一選擇),從這個角度去分析,雖然腦洞大了一些,但也算是新穎的切入角度。

以下內容僅僅個人看法,當小說讀即可。

1).AI技術已經實現能夠模仿任何人的聲音,這讓電話詐騙的騙局識破難度更大了。

因為聲音的微妙和特別之處,所以想要完美模仿其實很難,但根據Gizmodo的報道:在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後,一家蒙特利爾的AI初創公司發明了一種新的語音發聲器,基於AI技術,可以模仿任何人的聲音。

刁鑽角度看: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應用且獲得盈利的行業

找了一張報道的截圖

如果你想說,人類本身會通過音調的高低來表達感情,可以與機器模擬聲音相區別,那麼我要告訴你的是,這個AI發聲器也是不遑多讓,可以在發聲時帶上預設的情緒。雖然以目前的水平,這種發聲器在應用上來說仍會有一些瑕疵,但是相關研究表明,在不遠的將來,包括語音、音調在內,具有人類特徵的聲音,將會像照片一樣,很容易可以偽造。

這家叫做Lyrebird的初創公司為了推廣這項技術,憑空製作了幾段奧巴馬,特朗普,以及希拉里這些名人的語音小樣,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相信很多人還記得這個故事: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接到了一個詐騙電話,對方謊稱是她兒子,但其實她兒子在兩年前已經死了。可那騙子的聲音和她兒子實在太像,她捨不得掛斷。

騙子說得口乾舌燥,發現騙不了她,她便把真相都說了,最後請求對方“最後再說一句吧”,騙子思考片刻說:“媽,保重啊”,掛了電話。

如果老人的兒子還健在,那麼這個故事將會是另外一個版本,有哪個父母在聽到兒女落難時的求救電話,還能夠十分冷靜地分析對方究竟是騙子還是孩子真實的呼聲?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這項技術如果用好了,可以實現人們與已故去的親友隔空交流,獲得心靈上的慰藉,如果用在灰色領域實施詐騙,相信中招的人一定不在少數。

2).AI技術已經能實現偽造人類嘴唇的動作以對應聲音,想要識破視頻騙局需要更縝密的思維。

如果你覺得單純靠模仿聲音想要騙到聰明人會比較困難,那麼這項進階的AI技術大家可以進一步瞭解,我敢說,你能不被騙到的幾率會更低。

標題看起來很拗口,其實說得是這項技術可以根據聲音而隨意調整視頻中人物的口型,使之與語音相匹配。比如最近很流行的小視頻軟件,你可以去給一些經典視頻配音對口型,假如你配得語音跟口型對不上,那麼這項技術可以調節視頻中的唇部動作,使之與你發出的語音一致。

刁鑽角度看: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應用且獲得盈利的行業

這個技術叫做“唇同步技術”,設想一個比較壞的狀況:

別有用心的人制作了一個關於奧巴馬的視頻(當然現在拿特朗普來舉例更合適),頭像跟視頻都可以是真的,但是語音用第一種方式偽造,再配合上“唇同步技術”,那很難判斷出視頻是通過人工技術合成的,這樣的視頻一旦發出來,分分鐘會有很多人上當受騙。

常規情況下,如果你給一段人物視頻配了另外一段語音,這樣別人在看視頻時,就會明顯看出聽到的語音與視頻中嘴唇的動作不對應,從而判斷出這段視頻並不是真實的。就像歌手在舞臺上假唱,而你能夠從嘴型以及發聲的氣力等細節看出不同步,從而判斷出是假唱一樣的道理。

而現在說到的這個“唇同步技術”,就是讓你失去這些判斷能力。這項技術由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使用機器學習來研究奧巴馬的面部動作,可以為任何一段音頻(可以是偽造的奧巴馬本人的聲音)來渲染出真正的嘴部運動。

這項技術如果被心懷叵測的人拿到了,我們設想一下,未來某一天,你的朋友向你發來微信視頻通話,視頻中是朋友的面孔也是朋友的聲音,告訴你最近急需用錢,先轉兩萬塊來應急……

熟悉的聲音、熟悉的面孔,語音表情同步到位無卡頓,試問這個錢,你轉還是不轉?

所以AI科技的發展也讓這些灰色領域有了更多更容易的盈利可能(很黑色幽默吧?)。

寫這個回答也是想讓大家對這些灰色領域有更多的防範之心,並把這種騙局存在的可能普及給更多的人,尤其是家人與朋友,以免將來真的上當。

所以能看到這個回答的,大家都賺了。突然愈發覺得我之前看的《黑鏡》算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的劇。

但我相信,這些技術研發人員的初衷應該都是為了更好的促進人類文明,將這些技術應用到現實的領域中:

比如模仿聲音的技術,或許可以讓很多已故的藝術大師們聲音重現,同時也可以應用到更加嚴謹的聲音鑑別領域;比如唇同步技術可以應用到媒體視頻音頻真偽的鑑別,以及法庭上影音資料真偽的鑑別。

當然,非要再讓我預測一下未來一兩年內將會實現盈利的AI領域,如果你真的是想在這個行業賺得一桶金的話, 我覺得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以及無人駕駛都是不錯的選擇,據說近幾年,AI人才的需求增長了近8倍,而技術崗位的佔比也是翻了3倍,現在的AI工程師,能夠拿到的平均薪資已經非常可觀了。

刁鑽角度看:在人工智能領域實現應用且獲得盈利的行業

科技推動人類文明快速向前發展的同時,也給了很多別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機,藉此也希望能讓大家提高戒備之心,增加相關認知,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當然也不要太草木皆兵了,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信真的到那天,可能會有相應的對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