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農業創業之前,先看看幾個失敗的例子,不要重蹈覆轍

開篇之前?我先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為什麼要創業?

想過上生活、證明自己、情懷、夢想、想賺錢、迫於無奈、走投無路...........

不管各位處於那個原因。但,返鄉創業的大時代真的來了。

創業的路途就是這樣。

風景很好,但征途很艱辛、能登頂的人的確不多。閱覽案例,創業成功的只有5%,其他95%的都到在路上。

但失敗的案例也是比比皆是,上一篇我們分析了成功的案例,這一篇小編帶你看看那些痛心的失敗的案例。

四個失敗案例中的每一個都令人心痛

創業失敗也很正常! 然而,想創業應該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成長和經驗。 這是關鍵。

1、敗跟風中

在農業領域,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跟風現象尤為嚴重。 如果農村創業也效仿,可有可能會導致血本無歸。

案例: 2015年春天,它的原產地市場曾一度升至1300元的歷史高點( kg價格,下同)。 與此同時,水蛭幼苗的價格也上漲到了340元的天價,比2014年同期的160元高出113 %。在那個時候,它催生了數百萬的百萬富翁養水蛭,並迅速成為許多農民和投資者期望致富的方式。

2017年,乾土豆種植的張強看著他身邊的朋友養水蛭賺了很多錢,轉而養水蛭。然而,養水蛭是一項技術活,而且和環境有很大關係。與此同時,水蛭的價格受到市場波動較大。價格也從原來的幾千元跌至幾十元,甚至都沒有收購方。張強投資200多萬元的水蛭虧得一塌糊塗。

2、敗在不知道的技術中

做農業,真的是要一點技術。否則,失敗就在眼前

案例:王靜投資300多萬元,租用了150畝土地來做藥材種植。因王靜不瞭解藥材種植管理技術和生產習慣,導致藥材種植不符合買方標準。300多萬元基本上告吹了。

3、敗在盲目的規模化

規模不是你想的那樣。大。規模化需要農村的心態、時機、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做好準備。

想要規模化就必須打通過各個層面以及資源。

案例:2014阿雄楊樂20頭豬,也賺了十幾萬元。2015年,於是擴大規模,養殖了200頭豬。但2016年養豬的價格意志波動比較大,然而飼料成本又在上升,阿雄200頭豬基本上都出在不夠成本,基本上出在虧錢狀態。

4、敗在誠信上

很多成員這都抱著僥倖的心態做事。這是錯誤的。其實,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因此,未來,農村創業機會與挑戰並存。想在農村拼出一片天地還需要在做人、做事、做勢上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