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搞農業;如果你恨他,也請他去搞農業

當年我參加高考填志願,聽從校長的教誨,選擇了農業大學。

可身邊的親戚朋友不理解:好不容易要離開農村了,怎麼還讀個農大?!

如今我畢業了好久,也一直在農業這個行當混飯吃。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搞農業;如果你恨他,也請他去搞農業

與學金融、IT、傳媒、醫學、法律的同學比,我的職業既不光鮮,也不賺錢。

當同學在各個論壇、峰會與大佬、大咖們談笑風生時,我坐在農民老鄉家的炕上,嚼著花生米,喝著二鍋頭,嘮著家常;

當同學投身互聯網浪潮,陪著創業公司走到上市,身價上千萬時,我所處的農業仍然是老牛拉慢車,許多人充滿激情地進來,然後毅然決然地離開。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搞農業;如果你恨他,也請他去搞農業

......

身處這個行業越久,就越知道這個行業需要改造、升級的地方太多,也就越能冷眼旁觀許許多多的[新模式]、[創業新貴]粉墨登場。靠政府扶持、補貼,靠媒體造勢,靠刷數據、業績博眼球的公司,不要太多哦!

儘管農業難做,但確實存在很多機會,這些機會需要[新血液]、[新智慧]來把握。

農業很難快速、規模化擴張,因此,時間就是農業公司最好的[護城河]。前提是,你要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改進、優化商業模式、認知系統、行業視野。

第二,農業創業,要從事物的本質出發,以消費者(用戶)體驗為核心。

這是一句虛話,但踐行、落實很難。

比如,農產品追溯,要真正、百分百地做到全程可追溯,首先就需要在種植、生產環節做好相關工作,這既需要技術投入,也需要耐心、韌性。裝個攝像頭,貼個二維碼,就號稱可追溯?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搞農業;如果你恨他,也請他去搞農業

......

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新農人]運動中來,值得高興。

如果你愛他,讓他來搞農業吧,這是傳統行業在轉型升級中的最大一片藍海;如果你恨他,也讓他來搞農業吧,因為,農業最容易消磨一個人的鬥志、雄心。

如果你愛他,就讓他去搞農業;如果你恨他,也請他去搞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