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瘋子」的巔峯……


“世人盡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誰知洛陽楊風子,下筆便到烏絲欄。” ——黃庭堅這是宋代書法家黃庭堅讚揚五代時書法家“楊風子”——楊凝式的詩句。

楊凝式經典代表作《韭花帖》的字體介於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深得王羲之《蘭亭集敘》的筆意,被稱天下第五行書。 儘管《韭花帖》無論在用筆還是在章法上都與《蘭亭序》迥然有別,但其神韻卻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董其昌曾說:“少師韭花帖,略帶行體,蕭散有致,比少師他書欹側取態者有殊,然欹側取態,故是少師佳處。”

【釋文】:晝寢乍興 輖飢正甚 忽蒙簡翰 猥賜盤飧 當一葉報秋之初 乃韭花逞味之始 助其肥羜實謂珍羞 充腹之餘 銘肌載切 謹修狀陳謝伏惟鑑察 謹狀 七月十一日 狀


這是兩個不同版本的對比,以供大家參考學習。

《韭花帖》楊凝式書,行書,墨跡麻紙本,高26釐米,寬28釐米,共7行,63字。《韭花帖》是一封信札,內容是敘述午睡醒來,腹中甚飢之時,恰逢有人饋贈韭花,非常可口,遂執筆以表示謝意。 《韭花帖》不僅字體,用筆有蕭散之感,更重要的是《韭花帖》的字距,行距均拉開至極限,打破了行書行距與字距都不大的舊格局,一些字甚至超出結字常規,或左右錯位、或上下不齊、或頭重腳輕,或疏,或緊……然而一切出於自然,毫無造作

通篇形態宛若一個閒雅奇士,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雅逸風流,沉靜自若。散落的布白與平中寓奇的結體,相得益彰,使得作者蕭散閒適的心境躍然紙上。


無論是從書法本身,還是文字內容,你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這種散淡的心境。楊凝式被視為歷來承唐啟宋的重要人物。

目前所知《韭花帖》有三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館,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中;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於《支那墨跡大成》,今已佚;一本為羅振玉藏本。據考證,三本中只有羅振玉藏本為真跡。此帖歷來作為帝王御覽之寶深藏宮中,曾經入宋徽宗宣和內府,和南宋紹興內府。

元代此本為張宴所藏,有張宴跋,明時歸項元汴、吳楨所遞藏。乾隆時鑑書博士冒滅門之罪,以摹本偷換,摹本留在宮中,即為清內府藏本;真跡後來流入民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