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瓷博會盛況空前新聞媒體記者頻頻點讚

眾媒體雲集瓷都 共赴瓷上嘉年華

2018瓷博會盛況空前媒體記者頻頻點贊


2018瓷博會盛況空前新聞媒體記者頻頻點贊


參加瓷博會採訪的媒體記者們採訪外國參展商。 (記者 程少艾 攝)

景德鎮在線訊(記者 張怡)10月18日,一年一度的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又一次拉開帷幕。經過14年的接續打造,瓷博會已經成為宣傳景德鎮陶瓷產業和陶瓷文化的名片,不僅是江西擴大開放的重要平臺,更是部省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有效載體。也正因為此,每年的瓷博會都是國內外新聞媒體爭相關注的對象。

據瞭解,今年的瓷博會共吸引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求是、經濟日報、中新社、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農民日報、香港文匯報、大公報、香港商報、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鳳凰網、網易、騰訊網等近百家新聞媒體的持續廣泛關注。

2018年對於景德鎮來說,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景德鎮國家級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喜獲國務院批准,中歐城市實驗室也落戶在景德鎮……這一系列的大好機遇,給景德鎮當前的發展和下一階段的謀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臺和機遇。

瓷博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聞媒體紛紛以陶瓷文化為主題,在宣傳景德鎮陶瓷文化的同時,更把景德鎮這座城市近年來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和散發出的生態美、人文美推介出去,更好地講好中國景德鎮的故事,讓全世界更好地感受景德鎮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在瓷博會展館內的土耳其陶瓷展位前,店主巴特的介紹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巴特已經來中國11年了,去年第一次參加瓷博會,交易額就相當滿意,今年他又早早訂下展位,並計劃著手落戶三寶村,正式成為“景漂”一族。發現新聞點的媒體記者們紛紛圍住巴特,詳細瞭解土耳其風情的陶瓷工藝。採訪結束後,江西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主持人高穎說,陶瓷藝術的魅力吸引“匠從八方來”,文化創新的發展再創“器成天下走”的輝煌,景德鎮瓷器再次成為多元文化碰撞融合的載體,陶瓷為媒,中國用青花故事,與世界對話。

意大利法恩莎參展商負責人卡拉·貝里迪告訴前來採訪她的媒體記者們,今年是她第一次來景德鎮參加瓷博會,景德鎮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讓他感到非常激動。卡拉·貝里迪說,法恩莎是意大利的著名陶瓷小鎮,文藝復興時期曾聞名歐洲,這次她來到景德鎮,想把法恩莎的歷史和藝術風格介紹給中國。參加採訪的江西廣播電視臺農村頻率記者李程感嘆道:“今天的景德鎮給我的感覺就是世界陶瓷的中心,全世界最頂尖的瓷器都聚集在這裡,向全世界展示著瓷文化的魅力,在這裡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永遠充滿著活躍的創造。”

人民日報社記者孫超是江西人,自小便來過景德鎮。談及兒時對景德鎮的記憶,他說:“路不太好,天空不是很藍,煙囪也多。”而今,再次聊起景德鎮,他表示,這裡公園多了起來,有展覽館、藝術中心、體育館,不僅環境變得好了,也變得很潮很有範兒了。

新華社江西分社記者溫美良非常喜歡景德鎮這座城市,稱這裡處處散發出藝術的氣息。“第一次來景德鎮,看到的是雜亂無章。”溫美良坦言,首次的景德鎮之行印象並不好,與他構想的世界瓷都有著較大差距,但接下來,他每次來到景德鎮,都能看到令人驚喜的變化。他說,“最大的感受是環境變化,一下高速,便能看到充滿歐洲田園風光式的昌南湖,城區裡也處處是綠地,而這些不是簡單的綠化,處處都彰顯出具有高品位的設計感,讓這座城市更具魅力和吸引力”。

魏宇是江西電視臺二套派駐景德鎮的記者,從2016年來到景德鎮,他見證了景德鎮這兩年來的種種變化,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交通更安全便捷、環境更優美宜居。雖然魏宇平時採訪的多為民生報道,但身在瓷都,他對陶瓷也是格外喜愛。他說,他對陶溪川陶瓷文化創意街區印象深刻,覺得這裡是一個充滿藝術感、非常包容的地方,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都可以在這裡創業、創作,彼此之間會產生思想碰撞、激發靈感,正如陶溪川的名字一樣,海納百川,所以造就了無限創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