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寄生蟲病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寄生蟲病是小兒[1]時期最常見的多發病,對小兒危害大,重者可致生長髮育障礙。人體寄生蟲病對全球人類健康危害嚴重,廣大發展中國家寄生蟲病廣泛流行;在經濟發達的國家,寄生蟲病也是公共衛生的重要問題。

一、蛔蟲病

1、幼蟲移行引起的症狀:蛔蟲卵移行至肺使細支氣管上皮細胞脫落、肺部出血而造成肺蛔蟲病,表現為咳嗽

、胸悶、血絲痰、血嗜酸性細胞增多,肺部體徵不明顯,X線胸片可見肺部點狀、片狀或絮狀陰影,病灶易變或很快消失,稱為蛔幼性肺炎或蛔蟲性嗜酸性細胞性肺炎,即LOEFFLER綜合症。症狀1~2周消失。嚴重感染時,幼蟲可侵入腦、肝、脾、腎、甲狀腺和眼,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如癲癇、肝大、腹痛等。
小兒寄生蟲病

2、成蟲引起的症狀:成蟲寄生於空腸,以腸腔內半消化食物為食。臨床表現為食慾不振或多食易飢,異食癖.常腹痛,位於臍周,喜按揉,不劇烈;部分病人煩躁易驚或萎靡、磨牙;蟲體的異種蛋白可引起蕁麻疹等過敏症狀。感染嚴重者可造成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3、併發症:蛔蟲有鑽孔的習性,在人體不適(發熱、胃腸病變等)或大量食入辛辣食物和服用驅蟲藥物劑量不當等因素刺激下,蛔蟲鑽入開口於腸壁的各種管道,不僅可引起膽道蛔蟲症、蛔蟲性腸梗阻,而且上竄阻塞氣管、支氣管造成窒息死亡,亦可能鑽入闌尾或胰管引起炎症。

二、蟯蟲病

蟯蟲感染哥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肛門搔癢和眨眼不安,因為雌蟲的產卵活動引起肛周和會陰皮膚強烈瘙癢,影響睡眠。局部皮膚可因瘙損而發生皮炎和繼發感染。全身症狀有胃腸激惹現象,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食慾不振,還可見不安、夜驚、易激動及其他精神症狀。末梢血見嗜酸性細胞的增多。

三、鉤蟲病

1、鉤蚴皮炎:鉤蚴入侵的皮膚處多見於足趾或手指間皮膚較薄處及其他部位暴露的皮膚,可再現紅鈀點狀丘疹或小水泡,燒灼、針刺感,奇癢,數日內消失。搔抓破後常繼發感染,形成膿皰,並可引起發熱和淋巴結炎。

2、呼吸道症狀:急性鉤蚴感染,幼蟲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引起炎症細胞浸潤及出血,臨床哥見咳嗽、血痰、發熱、氣急和哮喘,痰中帶血絲,甚至大咯血。胸部X線檢查見肺有短暫的浸潤性病變,血嗜性粒細胞增高。病程數日或數週。

3、貧血:失血性貧下中農血是主要症狀。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貧血、皮膚粘膜蒼白、乏力、眩暈,影響小兒體

格和智力發育。嚴重者可發生貧血性心臟病。

4、消化道症狀:初期表現為貪食、多食易飢,但體重下降。後期食慾下降,胃腸功能紊亂,腹脹不適,異食癖,營養不良等,嚴重者可出現便血。 不管是哪種寄生蟲病,我們都應以預防為主,主要是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糾正吮手指習慣,勤剪指甲,嬰幼兒儘早穿滿襠褲,玩具、用具、被褥要常清洗和消毒。對兩歲以下的幼兒要預防不要撿髒東西入口。然後就是三歲以上幼兒最好每年做一次寄生蟲檢查,以更好的預防治療。


小兒寄生蟲病

1、蛔蟲症 蛔蟲的壽命是1~2年,只要孩子注意個人衛生,不再吃不潔食物,不吮手、飯前便後要洗手,1年內,蟲體就可自然從腹中排出,使孩子病癒。當然,也可給孩子服藥,可用腸蟲清或其他驅蛔藥。

2、蟯蟲症 要說預防蟯蟲並不困難,由於蟯蟲的壽命不過1個月,所以,只要注意每天燙洗孩子的內衣褲和小褥單,不要讓孩子吮手和抓小屁股,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孩子可自行痊癒。當然,為加速愈程,可給孩子服用驅蟲劑如撲蟯靈、腸蟲清等,也可外塗藥物。

3、鉤蟲症 鉤蟲的成蟲寄生人體會使孩子發生失血性的貧血。由於患病後還會出現食慾不佳、消化不良等情況,又會因營養不良而加重孩子的貧血。所以發現孩子患了鉤蟲,要及早治療,治療後貧血可以很快得以糾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