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讓孩子有主見——制定規則,然後讓孩子做主

生活中總會遇到這種情況:大人從生活經驗覺得孩子應該去做某件事,而孩子卻有自己的主張不想去做。結果無非就是大人很生氣,覺的孩子一點不聽話;孩子委屈,覺的我的事情為何我自己不能做主。

怎樣讓孩子有主見——制定規則,然後讓孩子做主


上個週末,我家就出現這樣的情況:

週六晚上,大牛寫完作業,牛爸爸就說“一會兒洗洗澡”,大牛不想洗。牛爸爸又說“今天不洗澡,明天一天課,晚上下課回來七八點更不想洗了”“如果你一會兒洗澡可,我去給你衝一杯你愛喝的咖啡,明天帶你吃你愛吃的酸菜魚”。

我在一邊也補充說“如果不洗澡,下週就不能玩電腦遊戲(因為種種原因,他下週玩電腦的次數已經被扣掉完了),洗澡了下週就可以玩”。

大牛一邊就開始抹眼淚“為什麼洗個澡還有這麼多條件,是不是不洗澡就什麼都沒有了”。

看到他哭了牛爸爸立刻就火了“給你提供這麼多優惠的條件,有啥哭的,愛洗不洗,不洗就不喝咖啡不吃酸菜魚”。

我也有些生氣,最討厭看到男孩子哭鼻子,可大牛實在是太愛哭了。不過還好,我及時調整情緒,立刻意識到問題所在,示意老公不要再多說。

然後平靜的對大牛說“洗澡是你自己的事,你想啥時候洗都行但週末必須得洗個澡,今天你洗不洗澡爸爸媽媽都會帶你吃你喜歡吃的飯,只是爸爸媽媽覺的今天時間比較充裕,你洗了澡還可以看會兒電視,看會兒書,明天洗澡時間太緊張,洗完澡估計就沒什麼時間了”。

孩子情緒平緩下來主動說那還是今天洗吧。

怎樣讓孩子有主見——制定規則,然後讓孩子做主


這樣的事情總會在生活中出現,大人總覺得自己是為孩子考慮,殊不知孩子不是物件,而是有生命有主見的人。

並且我們總是責備孩子“沒主見”,殊不知就是我們經常打著“為他好”的旗號強行替他做主,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乖乖聽話而喪失了自己做主的能力。

事後,我和大牛爸就這件事做了分析:

大牛週六早上六點就起床了,要去參加機器人比賽,下午四點多才回來,累的倒頭就睡。小睡一會兒就開始寫作業。

孩子自己也意識到時間的緊張,寫作業時把臥室門給關上,免得受客廳說話的影響。晚飯時候,他依舊在寫,且說他不餓,讓我們先吃。我們吃過飯,他差不多寫完了,效率還是挺高的。

孩子其實挺累的,如果換作是我們也想葛優躺著啥也不幹。況且洗澡也不是什麼大事,今天洗明天洗有什麼區別呢?換位思考,如果是我們工作一天累的狗一樣也有不想洗漱就想癱在床上玩手機的時候呢,為何我們大人能想幹嘛就幹嘛孩子不能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呢?要想培養有主見的孩子

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只需要這樣做:

制定規則,然後放手,讓孩子做主。

怎樣讓孩子有主見——制定規則,然後讓孩子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