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二十四首詩

一、孝感動天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

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孝行至淳脫險境,感象化鳥點生靈。

動君擇婿續天命,天下歸心新賢英。

講述虞舜遭受親父繼母迫害仍堅持盡孝道,感動天地和帝堯。舜在歷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二、戲綵娛親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

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闈。

戲如孩提孝父母,綵衣著身假痛哭。

娛歡春色庭前入,親至美善蒙山出。

講述東周時期一個叫萊子的七十多歲了,常穿五彩服,學孩子手搖撥浪鼓戲耍博父母開心。

三、鹿乳奉親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鹿皮附身為雙親,乳汁獻老治眼昏。

奉孝險遭獵者困,親意郯子感人心。

講述春秋時期周郯子,為取鹿乳為父母治眼疾,披鹿皮進山取鹿乳,差點被獵人射殺。

四、百里負米

負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

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qú)勞。

百里不息恐歸遲,里路崎嶇為親食。

負榮親已歸去日,米筵唯有寄哀思。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季路,家貧時自己吃野菜,常從百里外把米揹回來給父母。官祿通達時,父母已不在,他常感嘆子欲養而親不待。

二十四孝,二十四首詩

五、齧指痛心

母指才方齧,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齧指喚兒兒有感,指痛心焦焦炙還。

痛心待客禮不慢,心連母子感萬千。

講述孔子的弟子曾參,一次上山砍柴,感覺自己心口痛,知道母親在召喚自己,便匆忙回家。母親告訴他家裡來客人,她咬著自己的手指頭讓他感覺痛就回家來。

六、蘆衣順母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

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霜。

蘆花難御風霜寒,衣釋失紖後母煎。

順情慾休閔損勸,母愧從親一家歡。

講述孔子弟子閔子騫,因繼母用蘆花替代棉花給他做冬天衣服,父母知道後欲休妻,他為繼母求情,從此繼母待他如己出。

七、親嘗湯藥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親病三年無一怠,嘗藥奉母真聖懷。

湯釋仁孝道德楷,藥名文景天下乖。

講述漢文帝在母親生病時,經常為她償藥,孝行天下,臣民效仿,人丁興旺,社會穩定。

八、拾葚異器

黑葚奉萱闈,啼飢淚滿衣。

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拾葚充飢歲荒年,葚異二色為哪般。

異器錯食心意顯,器得牛米孝結緣。

講述漢代的蔡順,在饑荒之年,拾桑葚充飢,把黑色和紅色挑出來放入兩個不同的簍子裡,黑色供母食用。赤眉軍頭領被他孝心感動,贈送他二斗白米,以示敬意。

二十四孝,二十四首詩

九、埋兒奉母

郭巨思供給,埋兒願母存。

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埋子贍親不得法,兒幼何辜難成牙。

奉天幸得釜金下,母活子存團圓家。

講述東漢郭巨家境貧窮,孩子出生後擔心會對母親造成缺衣少食,欲把兒子埋掉以好好奉養母親,挖坑時地下出現一罈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十、賣身葬父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

織縑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賣身貸錢為亡父,身葬富戶甘成奴。

葬父修得良緣路,父作媒橋點迷途。

講述東漢時期董永賣身到一富人家換錢葬父,槐蔭下遇一女子與其結為夫妻,女子織錦緞抵債替他贖身後,稱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債清後便離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十一、刻木事親

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

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

刻像思親真情義,木靈蘭歸訴淚滴。

事明決將拙荊棄,親如在世共相依。

講述漢朝的丁蘭,幼喪父母,他用木頭雕刻著父母的形象,一日三餐敬父母,出門回家後立即面見。其妻看不慣便用針刺父母像,他見木像流淚,知道是妻子所為,便休了妻。

十二、湧泉躍鯉

舍側甘泉出,一朝雙鯉魚。

子能事其母,婦更孝於姑。

湧情夫婦事於母,泉替江水澄妻苦。

躍鯉泉從舍側出,鯉躍姜門慈孝屋。

講述漢朝姜詩和妻子龐氏很孝順婆婆,每天都到六七里外的長江挑婆婆愛喝的水和捕愛吃的魚回來,一次起大風回來遲,姜詩誤解她怠慢婆婆便將其遂出家門。婆婆請她回來時,院中突然湧出與長江水一樣味道的噴泉,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

二十四孝,二十四首詩

十三、懷橘遺親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

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

懷孝小兒心念母,橘藏袖中報乳哺。

遺親情深奇袁術,親賢博學隱鴻儒。

後漢時期的陸績,六歲時隨父親去見袁術,袁術用橘子招待,臨走時陸績拿兩個橘子放入懷中,袁術嘲笑他來做客吃了還帶走。他說因為母親喜歡吃所以帶回去給她嘗。袁術對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肅然起敬。

十四、扇枕溫衾

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

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

扇枕涼簟夏清風,枕溫席暖冬熏籠。

溫衾內顯黃香性,衾影無慚孝新星。

東漢黃香,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十五、行佣供母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

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行難負母數遇賊,傭丐尚孝感賊退。

供母甚豐足下微,母由孝廉脫偞卑。

東漢的江革,年幼喪父,對母親極孝,戰亂時背母親逃荒,路遇匪盜,見其孝心可佳便放了他,後做僱工養母,自己常打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十六、聞雷泣墓

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臺。

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聞震阿香生懼母,雷動山林親已卒。

泣子雨日繞墳護,墓寄情思隱私塾。

魏晉時期王裒,因母親生前怕雷,每逢雨天打雷他都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裡,母親不要害怕。"

二十四孝,二十四首詩

十七、哭竹生筍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

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哭寒難作鮮筍羹,竹感宗孝出數莖。

生母幸得兒除病,筍醫良善揚美名。

三國時期吳國孟宗,少年喪父,母親年老病重,醫囑用筍療之,時值冬日沒有筍,他跑到竹林裡扶竹而泣,不料地上突長嫩筍,他拿回來為母做湯,母病得愈。

十八、臥冰求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

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臥冰解衣不懼寒,冰化魚躍供母前。

求鯉成雙德報怨,鯉載孝聖遨世間。

王祥,生母早喪,繼母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十九、扼虎救父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扼持虎頸不知身,虎口奪父顯孝心。

救急幸得俱脫困,父賢子孝一家親。

晉朝楊香。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二十、恣蚊飽血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

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恣肆毒蚊侵幼身,蚊足意滿不噬親。

飽腹膏血遭人憤,血濃於水孝真君。

晉朝吳猛,至幼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二十四孝,二十四首詩

二十一、嘗糞憂心

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

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嘗味知瘥念疾父,糞甜淚鹹心焦苦。

憂稽北辰代親卒,心沉安逝三載服。

南齊庾黔婁,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父親病重時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父親死後,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二十二、乳姑不怠

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洗。

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

乳婆崔家孝敬妻,姑康數年食不粒。

不掩垂絕長幼集,怠親不存子孫悉。

唐代的崔山南,其祖母非常孝順曾祖母,曾祖母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用自己的乳汁餵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二十三、滌親溺器

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

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滌盥虎子孝魯直,親手事母忘顯日。

溺汙不懼丹心赤,器望同存孝誠師。

北宋黃庭堅,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夜壺,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二十四、棄官尋母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

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

棄婦出嫁兒七歲,官拜知州母未回。

尋親無果誓不退,母逾古稀得雙歸。

宋代朱壽昌,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