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推介100個重大合作項目

11月6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陝西省採購說明會暨簽約儀式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陝西省副省長魏增軍出席並致辭。

魏增軍說,近年來,陝西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強自貿試驗區建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建設中國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他希望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與廣大客商加強交流合作,在商貿物流、高端裝備製造、高新技術、服務貿易等領域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實現互利共贏。陝西將為世界各地企業來陝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和服務保障。

簽約儀式上,共簽訂採購及招商項目合同36個,總金額95.42億元,其中採購合同32個,合計金額67.75億元。同時,我省推介了100個重大合作項目,總投資額2566億元。進博會我省有明確採購意向企業(單位)252家,總體採購需求超過150億元。

許多進口採購都將通過長安號運抵西安

簽訂小麥、食用油採購合同,簽訂蜂蜜採購合同,採購乳製品、護理用品……進博會上,陝西多家企業根據各自需求籤約採購。

據瞭解,許多進口採購都將通過中歐班列長安號運抵西安,為陝西人民的食品消費提供更多選擇。

陝西是歐亞大陸橋重要交通樞紐,從陝西西安到達中國各主要城市的物流效率最高、總成本最低。今年前10個月,由西安港首發直達中西亞和歐洲的“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已超過1000列,高效便捷的物流環境,也為陝西通過鐵路運輸進口商品提供了便利。

進博會期間,中國銀行承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展商客商供需對接會”,陝西中行成功引薦省內46戶企業參加進博會展商客商供需對接會,定向安排與境外展商現場對接,會談輪次超過300餘場。

>>安康分團

期待拓展陝南特色產業

從陝西帶著採購需求來到上海參加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陝西交易團代表看到了什麼?企業實際對接情況如何?華商報記者採訪了部分參會交易團代表。

陝西省交易團安康市分團團長楊淼介紹,這次安康有100多家企業和單位參會,主要由企業、學校、醫院等單位組成,參會企業包括智能製造、服裝紡織、茶葉加工等特色產業。截至目前,有一家企業簽約,採購了相關設備的生產線,還有一家企業在和外商進行洽談會商。目前,安康正在發展茶葉等生態農產品,這次大會上展出的一些高端農產品對安康開發農產品、拓展市場很有啟發。將與適合安康產業發展的企業對接,組織企業學習先進技術、開拓市場,形成產業發展優勢。

延長石油集團代表表示,這次簽約是擴大開放的一部分,下一步還將在技術改造等方面加強合作,提高企業效益,降低運營成本。陝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代表表示,跟加拿大一家企業有高端面粉和農副產品貿易項目簽約。

這次參加進博會,安康、漢中等企業報名踴躍,交易團成員超出預期。有的企業代表反饋說,參觀完整個館覺得很震撼,比如有世界知名的製造商、方案提供商,還有一些新技術、新設計、新思路都讓人眼前一亮,思考怎樣跟自己企業結合、取長補短。

>>漢中分團

考察上海企業 共謀融合

11月5日上午,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陝西省交易團漢中市分團代表考察了上海企業。

漢中市副市長屈佔權帶領縣區人民政府、市商務局、縣區商務主管部門負責人及漢中市重點企業負責人等40餘人赴上海怡亞通考察調研。

屈佔權介紹了漢中的產業優勢和發展戰略,熱情期望雙方未來能在物流服務、產品分銷、地方品牌孵化等方面建立深入合作。雙方表示,未來希望能將怡亞通的供應鏈思維傳播到漢中,共謀供應鏈與當地產業鏈的融合,實現共融共生共贏。 本組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華商報特派上海記者 黃濤 採寫

>>記者觀會

消費展區和互動體驗受關注

智能工廠解決方案、能源解決方案……進博會現場既有企業使用的智能高端裝備,也有貼近市民生活的生活消費類產品,消費品展區參觀者相對比較多。

來自一家企業的代表孫先生說,他比較關注一家品牌的新能源設備,這次就是希望查看展示樣品並商談,為接下來的採購做準備。一些參會者除了關注工業設備,也比較關注生活消費品,服裝服飾展區、化妝品展區、美妝展區受到一些女士的關注,不少人在現場諮詢,參展商也熱情介紹企業情況和產品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現場有多家國際知名科技企業,AI喚活十二生肖、人工智能等互動體驗項目吸引了一些年輕人戴著設備感受。

在進博會的企業展區和國家展展區裡,展示的貿易投資領域亮點和特色產品,吸引著參會者拍照。正如陝西一位企業代表所說,他這次參會除了拓展業務、談合作,個人在參觀過程中發現人工智能應用其實已經非常廣泛了,學習到了其他單位的發明創新、希望擴大商貿朋友圈,通過團隊一起努力,爭取把生意做到全世界。

全球前沿技術的“秀場”

服務領域,活躍在進博會新聞中心的“豹小秘”,為參會人員提供智能引領、服務接待、講解諮詢;工業領域,焊接、檢測等工業機器人既能完成複雜的車身精細化掃描,搬運、協作等功能也不在話下……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各國工業和互聯網巨頭都帶來了人工智能(AI)技術,在中國“首秀”。

在卡爾蔡司的展臺上,機器人正在對車身進行精密檢測,讓車身從抽檢變成100%覆蓋。來自德國的機器人企業庫卡把智能工廠的“mini”版搬到了現場,機械手臂聯合作業,向觀眾展示機器人的靈活、高效和精密,完成中國“首秀”。

如果在醫療設備即時採集並上傳你的心電圖信息後,AI醫生能第一時間初步判斷,並將結果交給三甲醫院的醫生,作為輔助參考,檢查還需要去大醫院嗎?在智能與高端裝備館,美國GE公司就帶來了這樣的心電圖解決方案。“單就AI技術,我們感受到中國和發達國家在同一起跑線,中國有著龐大的市場,以及願意嘗試新產品的企業和政府。”GE醫療生命健康事業部大中華區總經理周懷宇說,GE的很多AI技術探索、應用在中國和發達國家是同時探索、同步上市,政府部門積極制定遊戲規則,可以讓這些人工智能技術更快、更好地服務更多人。

以“廣邀英才、全球交流”的平臺,尋找“中國方案”與“世界智慧”,助力經濟密度的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優化高品質生活、保障城市高效安全運行,共同迎接AI新時代,進口博覽會正在成為全球前沿技術的“秀場”。 據新華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