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科創板在2015年就開板了!

週末沒發新股,週一直接發了一個新的板塊。

什麼?科創板在2015年就開板了!

沉寂已久的A股段子手又有了新素材:

A股還躺在ICU,剛剛從生命線上拉回來,就聽見父母說:這個娃有點懸,乾脆再生一個…

氣息奄奄的創業板,剛喘上一口氣,立馬又捱了一板磚。

從漲1.73%到跌1.73%,創業板指數確實被科創板“嚇”得不輕。

創業板指11月5日走勢

什麼?科創板在2015年就開板了!

很多股民把這個消息解讀為一個利空,特別是對創業板,他們的邏輯是這樣的:

1、A股還沒走出熊市,這個時點又來了一個板塊“抽血”;

2、註冊制開閘,很多科技企業都跑去科創板上市了,創業板以及高估值的科技股稀缺性將大大下降,估值會被拉低…

網絡上一片看衰的聲音:

@老黑01:

你小區有四家超市,再開一家超市,利好超市?

@反對者:

新三板不也是註冊制,現在活了嗎?整天換名字有意思嗎?

@脫水研報:

上聯:深交所 上交所 股交所,所所圈錢

下聯:創業板 新三板 科創板,闆闆套人

橫批:山高路遠 江湖再見

@向小田:

分析師:上海科創板是真正的中國版納斯達克。

創業板:當年你叫人家小甜甜,現在叫牛夫人。

@souzhang1987:

我對科創板的理解就是科比創立的板,簡稱曼巴板!

@腔調視頻:

感覺是當年的戰略新興板

@Jenny娟娟:

就是no zuo no die, season 4

眼看著創業板指又要暴跌,沒想到竟然上演了“深V”反彈,尾盤竟然翻紅了。截止收盤,創業板指漲0.04%,全天振幅高達3.44%。

什麼?科創板在2015年就開板了!

這個走勢出乎很多人的預料,難道利空被消化了?

盤後小通又翻了翻微博,刷了刷朋友圈,果然出現了一些樂觀的聲音:

@馬曼然:

科創板試點註冊制到底好不好需要明確幾個問題。

一、既然註冊制躲不掉,怎麼辦負面影響最低?一旦直接在A股推出註冊制意味著A股會經歷重大的短期性暴跌!所以既然註冊制躲不掉,最好的辦法就是單設一個板!

二、註冊制實施後退市制度是不是要跟上?當然,沒有退市制度,註冊制就是個笑話,如此以來,退市制度有了,A股的退市制度也就會跟上來,更利於價值投資。

那麼,對於A股而言,既避免了註冊制帶來的大擴容,同時可以分享退市制度和法制建設等利好,A股上市公司家數未來就不會無限制的擴容了,這就根本上轉變了股市為融資服務的長期預期,A股就有希望像美國的主板那樣,上市公司家數長期控制在一定範圍內,走出一個由績優股主導的慢牛長牛!

@何河成長趨勢投資:

上交所這個科創板吧,其實已經提了很多年,原來打算叫戰新板。

當初深圳搞創業板的時候呢,講真沒幾個大佬看得起,尤其是上交所,手裡大把的長子次子孫子。對所謂小型私營科技企業徹底的沒放在眼裡,這個思路從上海在過去十年裡整個和大型互聯網企業不搭嘎也能看得出來,絕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傲慢貫穿其中。

這幾年一看神創搞的風生水起,熱鬧非凡,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有目共睹。

這才想方設法要彌補,上海提出了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配套的就是這個科創板。

ok,看到這裡,再想想接下去的經濟轉型戰略。看看最近幾個月信息軟件類企業的盈利絲毫不受衰退的影響,甚至逆流而上。你再細細考慮創業板接下來的地位!不著急,來得及。

看多的主要理由是:

懸著很久的註冊制終於落地了,沒有全面鋪開,而只是在一個新設的板塊試點,這對A股的衝擊減到了最小。

相對於專業機構對科創板的點評,股民的聲音更接地氣,情緒表達也更真實。

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爭論無益,市場走勢將會說明一切。

我們想說的是幾個事實:

科創板早就有了


早在2015年12月28日,科技創新板就在上海股權託管中心正式開板。

首批掛牌的企業共27家,其中包括科技型企業21家、創新型企業6家,行業覆蓋互聯網、生物醫藥、3D打印等新興行業。

時至今日,科技創新板已經有200家掛牌企業。比如下面這些貨。

什麼?科創板在2015年就開板了!

既然早就已經開科創板了,那為什麼要重申一遍開設科創板呢?因為科創板原來是設立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現在要改在上交所了。

雖然早就有了,但是這個科創板的成交一直很冷清。

那麼,這個科創板的准入門檻是怎麼樣的呢?根據上海股權託管中心的自然人開戶承諾書,擁有金融資產50萬的門檻、2年的金融投資經驗,即可參與科創板的投資。這也與今天市場的傳聞一樣。

漲跌幅限制在今年的7月30日已經發生了變更。從漲跌幅不超過50%變成了不高於前成交均價的200%,且不低於前成交均價的50%。這是一個只能漲不能跌的交易規則。而且,只能暴漲50%以上。夠狠。

什麼?科創板在2015年就開板了!


這樣下來,我們對這個科創板有了大概的瞭解了。

1、 科創板早就已經存在,而且已經是註冊制。

2、 科創板投資者門檻50萬也已經比新三板的300萬要低很多,但是交易仍然十分清淡。

3、 上海的科創板是對標深圳的創業板,連代碼都類似。

4、 科創板對企業盈利並沒有硬性要求,虧損是家常便飯。

5、 科創板從上海股權交易中心轉移到上交所之後,主要是為了提高流動性。

至於目前傳聞的50萬門檻、50%漲跌停等規則,都是這個老科創板的,新的科創板是什麼規則,還沒有具體文件,一切都是未知。

創業板是唯一飄紅的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天利空壓頂,盤中一度大跌,創業板仍是A股唯一飄紅的板塊:

各大指數11月5日漲跌幅

什麼?科創板在2015年就開板了!

對創業板指數要有信心

科創板及註冊制對創業板整個板塊的影響猶未可知,

但是創業板指數已經成為一個有活力的指數、成分股優勝劣汰的指數,已經是確定的事實——從2017年3月以來,創業板指數持續跑贏創業板綜指。

創業板指(白)VS創業板綜(黃)2017/3/1—2018/11/05

什麼?科創板在2015年就開板了!

另一方面,從創業板指數成分股來看,主要包括傳媒、醫療服務、計算機、環保等行業的龍頭股票,是代表處於低位的成長股龍頭指數,也符合國家經濟轉型的大方向。

基於這兩點,小通對創業板指數依然很有信心。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