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新板塊的機會,重在參與

近期政策頻發,發政策比翻書還快。

好的理解是,國家為了推動股市改革不斷探索更適合市場的思路。

壞的理解是,這麼多年了大家還在當小白鼠。

我個人的看法,偏正面。

畢竟目前IPO已經形同註冊制,再開一個板塊,並無區別。

但這個板塊可以吸引大量優質的燒錢科技股上市。難道不是好事嗎?

如果類似B站,抖音這樣的大家日常常用的app在新板塊上。

我是肯定支持的!

大家想一想,目前很多次新小票,上市業績就變臉。滿一年就減持。

這樣急著圈錢的上市公司,集中到一個願意承受高風險的板塊去。

難道不是好事嗎?

而且我相信新的板塊的門檻一定是很高的。

否則不會臨時再出一個配套方案,這個方案如下:

將指導上交所針對創新企業的特點,在資產、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強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分享創新企業發展成果

這個方案就說明,多數中小投資者是完全不夠格參與的。

未來這個市場,我認為會出現極端的兩級分化。

好的公司才有流動性,而普通的公司無人問津。

新三板為什麼做失敗了,流動性的問題。

所以這一輪鼓勵通過公募的模式參與,就是一種核心變革。

給新板塊注入大量流動性,同時讓專業投資者來選股。

這是一步很大的棋,如果大家有足夠的風險應對能力,或可以接受高風險。

下一輪A股大行情之前,科創板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造富平臺。

哪怕存在一些炒作,但優質的公司必然佔據90%的流動性。

選最好的,其實並不難。

難的是,像目前次新股板塊要在一堆垃圾裡面挑好的,實在是挑不出來。

所以今天10點多消息一出。

等於單方面宣佈,殼股已死。

剛剛政策鼓勵的重組併購,因為一個新板塊的崛起,即將成為歷史。

但市場是有慣性的,大佬們是要出貨的。

即使大家都知道會死,但還是要拉幾個版的。

否則沒有足夠的高度,如何安然的出貨?

所以各路殼的妖股,即使出了新政策,還是會往上拉。

邊拉邊出才是最好的出貨法。

而大戶們的倉位高位橫盤2-3天,差不多卸掉了之後,就是一個迫不及待的大陰線,毫無徵兆。

說完了殼股說次新

週末沒法新股,結果發了一個板塊這種事實。

對於次新來說,已經完全沒有點評的意義了。

次新的慣性,完全政策帶來的,政策一反轉,連低吸的意義都很小了。

接下來機會在哪裡。

我簡單,3個。

一個是券商,這個是市場主線,受益新板塊,保守估計幾百個新股?

所以券商各路政策加持,大家一定要耐心。

一個是創投,今天各路創投發力。

明天一看,還是小票才能連扳,大票都是一日遊。

明天2版之後,第三天的快速3版,必成大器。關注這個思路。

一個是本地企業。

本地企業分兩種,張江以外和張江以內。

為啥這麼說呢,第一批試點全是張江的。

所以張江高科這個走勢,你說沒洩密我真的一點都不信。

張江以外的,看市北高新和上海臨港。

還有一個南京高科。

科技園區炒作完了,可能會延森到高校企業。

邏輯很簡單,他們向來是親戚。

如復旦系,交大系。上海的優先。

簡單分析,祝大家抓到心儀的連扳。

政策推動,重在參與。

2轉3重點,都會給機會的。

國策新板塊的機會,重在參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