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10月30日,金庸去世,一個時代正在終結……

作為一個時代的神話,金庸被稱為“文壇聖俠”,是武俠小說作家界的“武林泰斗”,還被稱作是香港“良知的燈塔”。

200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把一顆總編號為10930的小行星命名為“金庸星”,以表彰金庸的貢獻。據悉,這是我國唯一一顆以文學家名字來命名的小行星。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金庸說這14個字,便是他的整個青春。這14個字是所有小說名的頭一個字,他椽筆一揮,就勾勒出一個個生龍活虎的江湖,那裡月白風清、古風猶存,迴響著整個文化中國的餘韻。

1955年2月8日,金庸在《新晚報》的“天方夜譚”版開始連載《書劍恩仇錄》,每天一段,一共連載了574天。直至1972年金庸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

他在1972年底公開宣佈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封筆之後,金庸把自己近20年來所寫的武俠小說逐字逐句地修改。經過10年的修訂,一套15種共36冊《金庸武俠小說全集》出版。

他曾經說過,如果有天他去世了,他的墓碑上會這樣寫:“這裡躺著一個人,在20世紀、21世紀,他寫過幾十部武俠小說,這些小說為幾億人喜歡。”

讀書如痴

金庸原名查良鏞,出身浙江海寧名門世家查家,出過“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康熙給他們查氏一族宗祠提的是“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家裡良田千畝,藏書甚豐。

雖然在查良鏞出生時家道已經有些衰落,但依然有良田三千畝。男孩子都淘氣,但他不同。家裡藏書多,他便整天泡在藏書堆裡,讀得廢寢忘食。父親怕他讀出毛病,便想方設法讓他出去玩。

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有一次,父親拖他出去放風箏,放著放著,一回頭,查良鏞不見了。 父親急得不行:“怕被別人拐走了。”找了半天沒找著,回家一看:“這小子正泡在書房看書呢。”

在讀書這方面,查良鏞也可算是個“痴兒”。但他雖愛書成痴卻並不呆板,相反,他還頗有做生意的天賦。其實要論他真正的處女作,並不是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而是一本叫做《給初中投考者》的試題精編,由查良鏞和其他兩位同學根據所考的內容自己出題編寫。

這本試題精編類書籍暢銷幾省,賺到的第一桶金就足夠把他供到大學。那時他不過十五歲。

俠氣外露

雖然成績優異,但查良鏞卻不是那種“乖乖仔”。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規矩”。

1940年,查良鏞考入浙江聯合高中。當時學校常辦壁報,文筆極佳又愛好寫作的查良鏞成為了壁報的常客。有一天,壁報前面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爭相看著一篇名為《阿麗絲漫遊記》的文章:

“阿麗絲小姐來到校園,

忽見一條色彩斑斕的眼鏡蛇東遊西竄,

伸毒舌,噴毒汁,還口出狂言,

威嚇學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學生們看了,禁不住哈哈大笑。因為誰都知道眼鏡蛇指的就是他們的訓導主任,訓導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鏞。因為看不慣訓導主任的種種行徑,“瞧不得他有事沒事就辱罵學生”,便仗義執言,用筆來討伐他。

訓導主任看到文章,氣得全身發抖,立馬跑到校長那裡哭訴:“請立即開除他。”幾天後,查良鏞被勒令退學了。他便轉到衢州中學,唸完了高中。

此後,他又經歷了第二次被開除。

查良鏞在重慶讀大學時代,唸的是外交系,希望成為一名外交官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由於看不慣學校裡不良的校風,他再次因大膽直言,於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開除。外交官理想因此幻滅。

創辦明報

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香港的政治風氣比較複雜。走到哪裡,都是一片說謊聲。金庸忍不住了:“我必須發聲。”於是,他找到昔日同學沈寶新,兩人一起出資,創辦了《明報》。

辦《明報》要十萬塊,金庸自己就出了八萬。他將自己寫小說和稿子賺的錢全部投了進去。他每天一篇的社論,在眾多報紙中獨樹一幟。當時金庸一邊寫小說,一邊寫社評,小說要寫八九百字,社評要寫一千多字。還要隨時關注國際時訊,精力消耗很大。

武俠小說中的高手成名之前,要花費很多功夫修煉內功,金庸也一樣,他說自己“做什麼事都不求速成,但求在緩慢中堅持”,他的那些長篇鉅著,就是在辦報和雜務的空隙中累積而成的。

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每天一睜眼,就有兩千字的稿子等著他。晚飯都不吃,要寫好社評才能坐下來安心吃飯。社評寫完的時候,一般也就到了報紙要發的時候。時常看到金庸在邊上寫,報紙排字工就站在旁邊等著他。

金庸一直持續地為正義發聲,也將家國天下的主題融入進小說中,於是便有了《神鵰俠侶》《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身為持續發出聲音的公眾人物,金庸必然會被某些勢力視為眼中釘。有人放出話來:要消滅五個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金庸說:“我雖然成為暗殺目標,生命受到威脅,內心不免害怕,但我決不屈服於無理的壓力之下,以至被我書中的英雄瞧不起。”

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香港四大才子

最危險的一段時間,金庸聽到風聲,還跑去歐洲躲藏了一個月。連載的《天龍八部》只好找倪匡代筆。一個月後,金庸回到香港。倪匡笑著對他說:“抱歉抱歉,我討厭阿紫,所以把她的眼睛寫瞎了。”

後來,不屈服的金庸又撰寫了政治寓言小說《笑傲江湖》,以及社會問題小說《鹿鼎記》。“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可謂是金庸的真實寫照。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輿論風氣歸於平靜。1972年,金庸宣佈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學生金庸

金庸寫了十五部武俠小說,部部經典。金庸的名氣響徹中外,而且博古通今,歷史、政治等知識信手拈來,但他依然覺得自己學問不夠。因此即使是在獲得劍橋大學授予的榮譽博士學位後,金庸堅持選擇作為普通學生申請就讀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那時的他已經是81歲高齡。

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在劍橋讀書時,金庸同普通學生一樣。揹著雙肩包,裡面放滿了課本。有一段時間金庸還會騎著車上課,但因為太太擔心會發生危險而就此作罷。

在劍橋上學,金庸又變成了那個別人不太關注的查先生。不再有知名作家光環,他做的一切都“不為學位,只為學問”。

有學生想找金庸拍照,簽名。金庸說:“我現在是學生,不是作家。等我不是學生的時候,我再和你坐下來一起吃飯、喝茶。”

金庸:從此,笑傲江湖

在金庸眼裡,在任何時候學習都不算晚。永遠保持謙卑的態度去探索人生中的未知,自尊而不自負,驕傲而不自滿,這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中必須修煉的一部武功秘籍。

有人曾經問金庸:“人生應如何度過?”老先生答:“大鬧一場,悄然離去。”人生在世,去若朝露。一個人的一生,為何不可以是一部武俠小說,前半生縱情恣意、灑脫妄為,後半生心懷敬畏,有不斷向學之心。就如查大俠的人生,可敬,可嘆。

如今,先生駕鶴西去,在另一個世界創造武林神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