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布局一年,終於實現了「支付就用支付寶」!

如今,提起支付寶,很多人首先會想到“支付就用支付寶”,但這句聽上去十分簡單的廣告,實際上,支付寶卻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去佈局。

支付寶佈局一年,終於實現了“支付就用支付寶”!

一開始,支付寶曾做過一些增強產品社交屬性的嘗試,比如“集五福”活動,而這一活動,也的確在春節期間一度成為全民熱點,激勵了大量用戶用支付寶加好友、換福卡,小編現在還記得當時集齊五福的開心。

但可惜的是,個案的成功沒能推動支付寶整體的社交轉型,於是,2017年,支付寶決定拎著包裹,重回“支付”老本行:既然社交用社交工具,那支付也要用專業的支付工具!

支付寶佈局一年,終於實現了“支付就用支付寶”!

定位準了,後續發展自然就明確了,比如支付寶推出了螞蟻森林和螞蟻莊園應用,即“養雞”和“種樹”遊戲,依託支付功能,結合公益概念,這兩個應用在年輕群體中很受歡迎,從某方面提升了支付寶的用戶粘性。

之後,支付寶推出“收錢”功能,開始廣泛線下佈局,小小一張收錢碼,讓萬千小商家變成了“碼商”;不僅如此,支付寶還圍繞支付功能繼續完善產品應用場景,比如多次改版“口碑”商家界面,上線“財富”標籤,依託小程序發展各種覆蓋了衣食住行、政務、教育、醫療等的城市服務功能。

支付寶佈局一年,終於實現了“支付就用支付寶”!

但成為一個應用廣泛的“城市生活平臺”,並不是支付寶的終點。之後,支付寶和另外一個支付巨頭正面進行了一波“優惠戰”,比如紅包雨、抽黃金,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戶的關注和使用。

然後,支付寶趁熱打鐵,相繼推出了系列平面和視頻廣告,這些廣告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大家對支付寶印象深刻!

支付寶佈局一年,終於實現了“支付就用支付寶”!

但是,聽到是聽到,如何從“聽”轉變成“用”,這也是支付寶需要考慮的一點,基於此,支付寶決定:對儘可能廣的人群,說盡可能直接的好處!比如說,僅“為什麼用支付寶”這個問題,針對不同的群體,要有不同的回答。

對碼商說,“有獎勵金、排隊掛號交水電方便”“紅包碼能掙錢”;對叔叔阿姨說,“醫療金免費領,看病能報銷”“用花唄,這月用,下月還”“轉賬速度快”;對年輕情侶說,“有積分,換東西”“騎車免押金”“螞蟻森林能種樹,公益環保”“掃碼坐地鐵,方便又環保”“住酒店免押金”“境外遊匯率好”“買花唄周卡坐公交,省錢”!

支付寶佈局一年,終於實現了“支付就用支付寶”!

總之,雖然明知道支付寶這是廣告,但其簡單、有趣,高頻曝光的內容,以及本身產品的優勢,還是很容易讓用戶接受,並且口口相傳,津津樂道。

如今,雖然才短短一年,但支付寶的廣告已經變得深入人心,相信再過不久,大街小巷的孩子們,也都會說這句廣告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