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偏衣金玦

D07.偏衣金玦

第四章 “国无公族”制度的成型

07

D07.偏衣金玦

经过长久的思虑,献公还是觉得要走这一步棋,而这一次,为了向申生明确地表明态度,献公决定不再亲自出征,而是让申生亲自统领上军。与此同时,他还特意赠给申生两件物品,一件左右颜色不同的偏衣,和一块金玦(用青铜铸造的带有缺口的环形器物,可以戴在右手拇指上辅助拉弓弦,玦在后世常有绝交的意思)——并告诉他:“杀不完狄人就不要回来。”

这次的安排如此令人费解,发布命令的措辞也是如此的严厉,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不少人都从中嗅到了怪异的气息,其中就有一个名叫家仆赞的人,是太子的家臣,他在听闻了这些传言后,便快言快语地跟旁人议论道:“太子危险了!国君赐给他这么奇怪的东西,也太反常了,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明摆着就是不一心了嘛!要我看啊,这次出征名义上是要考察他的才能,可实际上是在将他往火坑里推,让他在内外都不得安宁。现在这局面,算计来自于宫中,太子想要摆脱危险,不好办啊!你是没见那衣服,难看的要命,鬼才会穿那样的衣服。国君让他把狄人杀尽了再回来,问题是杀尽了又怎样,国内流言四起,还是个没办法。”

这些议论很自然地就传到了太子的耳朵里,太子听了这番议论,顿时不知所措,就急忙去找他的老师里克。里克听了之后也是怒不可遏,一向行事谨慎、左右摇摆的他也看不下去了,怒气冲冲地闯到宫里向献公质问道:“我听说国君又要派申生出征,前去讨伐东山皋落氏,您难道就不能放过申生吗?”

献公知道来者不善,便沉吟道:“我只是派他去打仗,又没有要杀他,君子何出此言?”

里克气愤地回答说:“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还有这样的事。太子之所以叫冢子,就是因为他只负责祭祀宗庙和社稷,以及照顾国君饮食。但凡出兵打仗,一直以来都是国君出征,让太子留守监国,即便是要随军出征,也只是安抚军心(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之前你已经违制让太子带兵了,现在更是破例,自己留守国内,让太子出征。我倒想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里克说的嗓子都冒烟了,献公竟然还怔怔地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里克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带兵打仗,是需要作出决断发号施令的,这本来就是国君和卿大夫的事,太子又怎么能够做这些呢?你让太子领兵打仗,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情该如何处理?他好歹也是储君,如果遇事需要向你请示,那么他的威严何在?如果他不经请示擅自发号施令,那是陷他于不孝啊!您违背礼制任命太子为卿,而太子统率军队也没有威严,这是两败俱伤的决策,您跟太子好歹也是父子一场,难道就有这么大的仇吗?现在我听说皋落氏已经同意应战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该如何收场?”

晋献公看他的怒气也释放的差不多了,便缓缓地说道:“你说的都没错,但是你的出发点搞错了。申生现在是太子没错,但是我有这么多儿子,将来我要传位给谁还不一定呢?重耳和夷吾可以外出守边,为什么申生就不能带兵出征呢?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就因为他是太子?”

里克被献公的一席话给顶住了,他知道献公一直都有这样的心思,但是没想到竟然就这么直截了当地说了出来,一时哑口无言。献公也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而是接着慢条斯理地说道:“既然你提到了礼制,那我就跟你说说礼制。我听说立太子有三个原则:德行相同的要根据年龄长幼来决定,年龄相同的要根据国君的喜好来决定,喜好难以确定的就根据卜筮的结果来决定。你可曾听说过?”

献公顿了一下,双眼凝神看着里克,想看他如何应对。里克先是被刚才的话顶住了,一时语塞,现在又听献公说了这些,知道国君知道自己会来,早就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心中便又开始摇摆了起来。

看到里克手足无措的样子,献公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便说道:“我现在也不知道更喜欢哪一个儿子,所以才要让太子出征,就是要考察一下他的能力是否适合接任我的位置,你明白了吗?”说完便把目光从里克身上移开,看向门外。里克知道国君是在下逐客令了,也不答话,径直退下了。

太子正在宫外等着里克,看见他出了宫门,便哭丧着脸迎上去问道:“国君赐给我偏衣、金玦,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我难道要被废掉了吗?”

里克看着这个稚气未脱满脸天真的孩子正恭敬地向自己请教,内心很不是滋味。但是他也只能强作镇定,温和地问说:“你害怕了吗?”

太子早已是魂不守舍,带着哭腔回答说:“我怎么可能不怕啊!”

里克夹在他们父子中间进退两难,实在也不好说什么,便宽慰道:“你看国君让你在曲沃学习治理,又让你亲上战阵去学习军事,他担心的是未来你不能胜任,有什么理由把你废掉呢?”

这句话显然不能打消太子内心的恐惧,还未等他说完,太子便又追问道:“可是又为什么送给我偏衣和金玦呢?”

里克违心地回答说:“那是在告诫你,你各方面还有欠缺,还远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懂吗?(“衣躬之偏,而握金玦,令不偷矣。孺子何惧?”)作为国君之子,不要太在意自己是不是被立为储君,而是要问自己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孝’。你要努力的修养自己,在提高自身实力上下功夫,而不要总是责备别人,这样你才能免于祸患。”说罢便黯然离开了。

经过这一番对话,太子还是从里克的眼神中还是看出了一些不安,在出征的路上,便向随行的大夫们询问,想听听他们的看法。

此次出征,太子申生统领上军,狐突御戎(驾车),先友为车右;下军统领是罕夷,梁余子养为御戎,先丹木为车右;羊舌大夫(羊舌突)为军尉(主管军队的训练、调遣和监督职责的官职)。这几个人都针对国君的安排,对太子说出了不同的看法。

先友对此比较乐观,或者是和里克一样假装乐观,他说:“国君赠给你的偏衣一半是国君的服饰,代表着他已经授予你一半的君权了。金玦代表你掌握了作战的决定权,可以自谋决断,不必事事请示,这是对你的信任啊!国君如此亲近你,并没有什么恶意,你怕什么?成败在此一举,放手去干吧!”

重耳的外公狐突则是持悲观态度,他叹息道,“时令是农事的指征,衣服是身份的象征,佩饰是心志的标志。对于重视的事情要在一年开始的时候发布命令,若要表征你的身份就要赐给纯色的衣服,鼓励你的志向就要佩戴符合礼制的饰品。而国君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年末给你发布命令,就是不想让事情顺利完成;赐给你杂色的衣服,就是想要疏远你;让你佩戴象征着寒凉离心的器物,表示要丢弃你。用意都这么明显了,你就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了。就算你拼尽全力去杀敌,狄人能被杀得尽吗?”

梁余子养则是直接奉劝太子赶紧逃亡去吧:“素来带兵出征都有相应的礼仪,要在太庙受命,在神社祭祀,服饰也有特别的规定。现在完全是乱来,可见国君的用意是什么,就算是战死了也要落下个不孝的罪名,赶紧跑吧,别回来了。”

罕夷和先丹木都同意梁余子养的看法:“国君赐给你的东西都是要暗示你离开,狄人也杀不尽,就算杀尽了还有国内的各种流言蜚语。国君的心思如此,你回去还有什么用?”

各人各表心志,让本来就担惊受怕的太子更加惊惧了。看到太子踌躇的样子,狐突决定帮他作出决定,结果却被太子的老师被羊舌突给拦住了。刚才一群人讨论那么热烈,除了先友这个老滑头,其他人都同意让太子逃亡,羊舌突也插不进嘴去。这个时候狐突要离开,羊舌突说什么也不让了,他说:“违背父命是不孝,抛弃职责是不忠,就算国君对人凉薄,也不能背弃本心去作恶。战死事小,失节事大,你是我的徒弟,就是死在这儿也不能就这么一走了之了。”

羊舌突可以说是一个守旧派的代表,尽管其态度与先友一致,但出发点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先友反对太子出奔,不过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不愿为太子的事情担责,而羊舌突则是从内心中认同敬孝为大的观念。他的这种观念对于他的后代影响也是很深的,从羊舌突开始一直到后来羊舌氏被灭门,羊舌家族虽然参与政事不多,却也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和闲雅之士。不过羊舌突在太子申生一事上所起到的作用,绝对可以用猪队友(猪老师)来形容。在早年的蒸礼一事上,猛足急欲给太子讨个说法,太子就是搬出了羊舌突的话来劝阻猛足的。而这一回太子出征,大家意见已经取得一致的情况下,本来太子被说动了是有出逃的机会的,结果还是被羊舌突用他迂腐的观念给挡了回去。羊舌突对于申生的死,可以说是负有重大责任的。

还回到太子出征的战场上,众人被羊舌突这么一拦,也是搞得一点办法都没有。谁让人家是军尉呢?军尉就是专门负责军队纪律问题的,这个时候要有人敢擅离职守,羊舌突一刀剁上去,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向前。

晋国的军队在抵达稷桑(皋落氏属地,位于山西垣曲县皋落镇附近)之后与狄人相遇,太子准备整军出战,狐突不想太子失去这次机会而葬送性命,便郑重其事、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进行了最后一次劝说:“太子您还是再好好考虑一下吧!国君喜欢宠臣宠妾,庶子与嫡子可以争位,这些都是国家祸乱的根源。现在祸乱的七龙珠已经集齐了,你觉得你还有机会成为储君吗?既然不能,你就干脆把储君让给奚齐,好歹还能留下一条性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后有的是机会。你现在与狄人作战,以身犯险,国内却处处都是针对你的阴谋,你究竟图什么呢?就算你不为自身的安危着想,可是因此国家陷入战乱,死伤无数,这你就能担待得起了吗!”

申生含着泪说道:“不会的,君父不会就这么抛弃我的。他让我讨伐皋落氏,临行前赐给我偏衣金玦,还不断地嘱咐我,说了不少的话,他的内心一定也很痛苦。是因为有人进了谗言,所以君父才对我生二心的,这种时候我怎么能逃避呢?倒不如战死沙场,还能留下一个孝事父亲的名声,如果我逃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狐突看着申生在风中含泪的面庞,不由得发出一声喟叹:“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死心眼的人呢?”战事结束以后,狐突对太子也彻底死心了,于是干脆闭门不出,从此不再过问朝政。

D07.偏衣金玦

待续……

D07.偏衣金玦

晋国史话·第一辑 晋文公霸业的基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