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在玉溪飲食中,很多地方都有一個頗具鄉土氣息的名字,叫做“八大碗”。“八大碗”不僅紅塔區有,通海縣、江川區等等地方也有,就連我國很多地方也有它的身影。

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在時代的變化中,人們更多地賦予了它一種文化。2018年8月,第二屆七夕文化旅遊節在江川區前衛鎮業家山村舉行,當地政府為打造地方旅遊文化品牌,對業家山村“八大碗”這種曾淡出人們視線的鄉村宴席進行了恢復。

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業家山村恢復舊時“八大碗”彰顯地方飲食文化。

業家山村的“八大碗”以豬肉為主,是包含八寶飯、酥肉、蹄髈、水煮肉、粉蒸肉、粉蒸排骨、夾沙肉等主菜,花生、茨菰等為配菜,所組成的一桌宴席。在舊時,業家山村人都以農耕為生,遇到紅白喜事時能置辦“八大碗”這樣宴席的人家,基本上是非富即貴。而普通老百姓則把能否置辦得起“八大碗”視為日子好壞的一種衡量標準,也是人們對過上好日子的一種嚮往。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鄉村中人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使得上世紀80年代左右成為“八大碗”較為流行的時候。此時,能否置辦得起“八大碗”已不再是衡量生活好壞的標準,村人們對好日子的嚮往也邁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八大碗”之一的酥肉使用的當地土豬肉混合雞蛋、麵粉製作而成。

伴隨著物質資料的豐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人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然而傳統的以豬肉為主所製成的“八大碗”宴席,逐漸被雞、鴨、魚、牛、羊肉所烹飪的佳餚所取代,並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成為了很多人記憶中的傳統宴席。

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要說業家山村“八大碗”的恢復,則要從2018年8月說起。當時,第二屆七夕文化旅遊節在業家山村舉行。期間,遊人絡繹不絕,在其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人們不僅登山祈福,還品味到了恢復之後的“八大碗”。品嚐之後,不僅遊人對其讚不絕口,很多外地遊客也對它情有獨鍾。而在這之前的7月份,當地政府就提出恢復“八大碗”這種地方食俗的想法,經徵求意見,認為此舉不僅能對當地人文歷史起到宣傳作用,展現當地飲食文化,也能體現當地特色。在諮詢村上老者建議,確定了“八大碗”的菜式後,由當地廚師完成了“八大碗”的製作。

雲南業家山八大碗:彰顯江川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

用豬油製成的八寶飯據說是業家山村“八大碗”中最為費工的一道菜。前衛鎮業家山村黨總支書記趙維林說:

江川很多地方都有‘八大碗’,但業家山村的和其他地方不一樣。這裡的‘八大碗’是以土豬肉為主,並以本地所盛產的蓮藕等為食材進行製作。對它進行恢復,主要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業家山村當地的文化。現在的七夕文化旅遊節已不僅是當地人的節日,很多玉溪和昆明的遊客都在節日期間來到這裡感受我們的節日文化。而在七夕節當天,我們這裡就有四、五萬人到此,很多品嚐過‘八大碗’的遊客都認為很好吃。雖然,現在‘八大碗’稱不上完全恢復,但起到了以點帶面的作用。恢復出來的‘八大碗’和以前基本沒有區別,就連配菜使用的也是本村的茨菰等蔬菜製作,品質較好。以後,我們還想繼續推廣‘八大碗’,並讓更多人更多遊客在品嚐它美味的同時,進一步品讀業家山村的飲食文化和人文風情。

玉溪日報記者:顧世丹 江川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