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技術助力,全球貿易量有望在2030年前年均增長1.8%—2%


數字技術助力,全球貿易量有望在2030年前年均增長1.8%—2%


數字技術助力,全球貿易量有望在2030年前年均增長1.8%—2%


從19世紀早期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蒸汽船、鐵路和電報的發明,到20世紀50年代集裝箱運輸的出現以及最近互聯網的興起,技術創新顯著降低了貿易成本並改變了人類溝通、消費、生產和貿易的方式。

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國商務部與世界貿易組織秘書處聯合發佈了以“數字技術如何改變全球商務”為主題的《2018年世界貿易報告》中文版。《報告》認為,數字技術將給世界經濟貿易帶來機遇和挑戰,改變跨境交易模式,各國需要做好軟硬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投資、貿易政策措施、國內規制框架、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工作。

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2018世界貿易報告》以數字技術為主題,聚焦數字技術對全球貿易的影響,可謂正當其時。數字技術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創新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2018世界貿易報告》有助於我們學習瞭解世界其他地方的增長經驗。過去幾十年內,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運行良好,為促進全球貿易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一直是世界經濟增長的驅動力。在新一輪技術革命蓬勃發展,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的情況下,一個更完美、更強勁的多邊貿易體制將惠及所有國家和所有人。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羅伯特·阿澤維多認為,貿易和技術是密切相關的,技術一直在改變和革新我們的貿易方式,而目前這種現象是史無前例的。我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技術變革時代,與互聯網有關的一切創新都可能產生重大影響。數字技術不僅對貨物貿易有利,還促進服務貿易便利化、催生新的服務業態。如物聯網、人工智能、3D打印和區塊鏈可能深刻改變貿易模式、貿易主體和貿易對象。

據悉,1996年至2014年,國際貿易成本下降了15%。《2018世界貿易報告》預測,由於貿易成本下降,全球貿易量可能在2030年之前年均增長1.8%—2%。15年來,這一數字累計增長31至34個百分點。如能採取適當措施並解決監管相關問題,貿易成本下降對中小微企業和發展中國家尤其有利,預計發展中國家貿易佔比將由2015年的46%增至2030年的57%。

《2018年世界貿易報告》預計,全球服務貿易佔比將由目前的21%增至2030年25%。因此,應對數字貿易時代的到來,各國需要做好軟硬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投資、貿易政策措施、國內規制框架、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工作。

廣泛應用數字技術改變了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構成,並重新定義了貿易中的知識產權。據瞭解,信息技術產品貿易在過去20年裡增長兩倍,2016年達到1.6萬億美元。儘管數字技術帶來了好處,但也引發了許多問題,包括市場集中、失去隱私和安全威脅、數字鴻溝以及關於數字技術是否真正提高生產率的疑問。對知識產權、數據流、隱私以及數字基礎設施質量的監管可能成為新的比較優勢來源。


採寫:《中國報道》記者 張利娟(發自上海)

數字技術助力,全球貿易量有望在2030年前年均增長1.8%—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