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之星:那些「不務正業」的「一線大咖」品牌,後來都怎麼樣了

隨著市場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品牌開始變得“不務正業”,顛覆我們常規意識的品牌運營模式也是層出不窮。

比如,一家24小時營業的“不方便麵館”,而它原本的定義是方便的“方便麵 ”,有人卻偏偏讓它以不那麼方便的形式出現;在宜家,除了家居用品,琳琅滿目的小吃、零食、飲料也格外的吸引眼球;西貝在正常營業之外,經常性組織親子活動,“活脫脫”的像是個教育機構;海底撈則做得“更為徹底”,直接開設一個公眾號,變身美食博主,教用戶做各種美食,和火鍋不沾邊的那種......

從傳統的營銷思維模式來看,這些品牌的做法顯得有些“不務正業”,做一些看起來不僅不能帶來業績提升,反而浪費錢的“閒事”。殊不知,這種看起來“不務正業”的品牌運營模式,則是一種更高明的玩法。

摩天之星:那些“不務正業”的“一線大咖”品牌,後來都怎麼樣了

加強和用戶之間的聯繫,鞏固品牌在用戶心目中的印象

通過市場調研,摩天之星發現:當前,商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無論是哪一類商品,消費者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選擇。產品質量差不多,在這一情況下,能讓消費者購買商品,少不了情感的觸動和品牌認同。

宜家在家居之外做餐飲,西貝做餐廳之餘,舉辦一些親子活動,海底撈則化身美食博主,直播做飯過程,分享各種美食。這些看起來和品牌毫無關聯的事,佔據了空間和精力,短期內,對增加業績也沒有太大的效果。

但這也正是這些品牌的高明之處,沒有太多功利性的賺錢色彩,用這些看似和品牌運營無關的活動增強和用戶之間的互動,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印象,而不只是停留在傳統模式上的你買我賣。看似“不務正業”,實則加強了品牌和用戶之間的聯繫,進而提高用戶對品牌產品的認同感,鞏固品牌在用戶心中的印象。

用多樣的活動,多維度的瞭解客戶

用多樣的活動吸引消費者並不是大牌的專屬,但對一些小商戶來說,基於眼前利潤的考慮,他們可能不會考慮。

拿一些餐飲行業來說,由於和用戶溝通渠道過於單一,缺乏和用戶多維度的聯繫,很難認清自身經營過程中的問題。他們的用戶經營像是“撞大運”,很難掌握主動權。在產品經營中,他們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一點:當前生活方式分散,不同類型的消費者在消費選擇上也還有很大的區別。消費者的喜好是多維度的,僅僅單靠購買行為很難全面的瞭解消費者,摩天之星建議:可以舉辦一些品牌活動,加強和消費者之間的互動程度,並通過一系列活動,多角度、更精準地分析消費者。

當前,我們處在大數據時代,每個人代表著數據庫中一個形象。舉辦各種形式的活動,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獲取多樣的消費者信息,商家通過對數據的分析,真正地瞭解自己的顧客。

摩天之星:那些“不務正業”的“一線大咖”品牌,後來都怎麼樣了

當品牌成為一種“信仰”

當消費者對某種商品有消費需求時,會不自覺的聯想到某個品牌的名稱。在購買商品時,相比較於沒有聽說過的品牌則會更願意購買熟悉品牌的商品。比如,當想喝咖啡時,馬上會想到星巴克;當去超市採購商品時,會想到沃爾瑪;甚至去買寵物商品,都習慣去常去的那一家。

好的品牌不一定是在品質上取勝,但一定是消費者信得過,獲得消費者信任。從“重新定義手機”到“用軟件定義世界”,蘋果手機靠自身的品牌打造贏得了無數粉絲的信任,他們會徹夜排隊購買商品,這是他們對品牌信任地表現,也不用擔心購買風險。

通過對以上幾個品牌地分析,摩天之星發現:宜家在家居城裡開餐館,更大程度上為客戶帶來更為舒適的消費體驗,增強品牌好感度;海底撈化身美食博主,則在一定程度上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印象,增強用戶粘性;西貝組織各類親子活動,更加深入瞭解消費群體,同時,在瞭解過程中,也可以和客人做朋友,建立更深的聯繫。進而,獲得客戶的信任,形成品牌認同感和忠誠度。這些活動看似和經營產品無關,殊不知,這種看起來“不務正業”的

品牌運營模式,則是一種無意間的品牌滲透表現。

喜歡是點贊,而愛是分享。看在小編這麼努力的分享,給小編來個愛的鼓勵吧!如果以上分享引起了您的共鳴,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您的真知灼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