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漁光一體」迎來收穫期

通威股份在近期公佈了2017年年報數據,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1億元,同比增長24.9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0.1億元,同比增長96.35%;其中扣非淨利潤19.6億元,同比增長219.96%。平安證券研報分析認為,通威股份光伏、農業齊頭並進,業績符合市場預期。

多產業協同市場增速明顯

通威股份以農業及太陽能光伏為主業,形成了“農業(漁業)+光伏”資源整合、協同發展的經營模式,在農業方面,水產飼料一直是公司的核心產品,也是公司農業板塊的主要利潤來源。年報顯示,通威股份擁有70餘家涉及飼料業務的分子公司,採取就地生產,建立周邊銷售覆蓋的經營模式,同時為養殖戶提供有效的技術、金融等配套服務。公司的生產、銷售網絡已佈局全國大部分地區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就農業板塊而言,通威股份的飼料業務佔比最大,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49.72億元,佔比55%,同比增長8.45%;食品加工、畜牧養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1.36億元,同比增長19.25%;動物藥品業務全年營業收入0.88億元,同比增長116.62%。

在光伏新能源方面,公司主要以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主,目前通威股份多晶硅產能已達2萬噸,在建產能5萬噸,預計將在2018年內建成投產;太陽能電池產能5.4GW,包括位於合肥的2.4GW多晶電池及位於成都的3GW高效單晶電池,在建高效單晶電池產能5.5GW,預計將在2018年底前投產。年報數據顯示,通威股份太陽能電池及組件業務全年營業收入64.33億元,佔比24%,同比增長70.85%,實現太陽能電池銷售4GW,同比增長65%,產能利用率超過115%,毛利率達到18.85%,遠高於行業平均10%以內水平;多晶硅業務全年實現營業收入32.28億元,同比增長56.45%,佔比12%;光伏發電業務增長速度最快,同比增長783.27%,全年實現營業收入7.93億元。

在綜合運用端,通威股份在全面推廣水產“365”科學養殖模式基礎上積極推進“漁光一體”發展模式,通過在魚塘上面架設光伏電站,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魚的立體經濟效益。充分利用公司在水產領域三十餘年的技術、管理、經驗優勢,既能保障水下原有的水產養殖收益,又能新增光伏發電收益,通過多種運營模式為公司、養殖戶及其他合作方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截至2017年底,公司已建成以“漁光一體”為主的發電項目33個,裝機併網規模487MW,較去年同期增長444.68%。

聚焦優勢產品提升毛利水平

得益於通威股份堅持“揚長砍短,戰略聚焦”策略,公司2017年飼料業務毛利率同比提高2.85個百分點,營收和毛利率均創新高。通過以水產飼料為核心,同時優化兩個“結構調整”,包括提升水產飼料在飼料總量中的比例,提升水產飼料中特種飼料、膨化飼料等高端產品的比例,使得通威股份高端產品佔水產飼料的比例超過40%,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2017年通威股份積極推進低成本的硅料和電池片產能擴張,在多晶硅進口替代和落後產能淘汰、以及太陽能電池片集中度提升的戰略窗口期,公司憑藉在硅料和電池片領域積累的技術研發及成本管控優勢,積極推進硅料和電池片產能擴張,夯實了公司在光伏製造領域的龍頭地位。新時代證券研報分析指出,通威股份始終堅持強化科研和精細化管理,2017年多晶硅平均生產成本降至5.88萬元/噸,處在行業領先地位,未來新增產能將實現現金成本降至3萬元/噸以下、生產成本降至4萬元/噸以下,同時提升質量品質,實現進口替代。2018年由於下游硅片的大幅擴產,硅料需求依然旺盛,預計價格依然會處在高位。

目前通威股份多晶電池生產成本已降至1.1元/W以下,單晶電池生產成本亦降至接近1.1元/W,其中單多晶電池加工成本均已降至0.3元/W以下。轉化效率方面,公司普通多晶電池達到18.6%,普通單晶電池20.2%,PERC單晶電池達到21.5%,處在行業領先水平。2017年電池片行業普遍承壓,多數企業處在虧損狀態,但通威股份毛利率則高達18.85%。

根據通威股份經營計劃,2018年公司飼料及相關產業鏈業務力爭實現營業收入180億元,同比增長10%以上。多晶硅預計將實現2萬噸的產銷量。隨著新項目投產以及原有產能的技術改進,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電池片力爭實現銷量6GW,新增“漁光一體”投建500MW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