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一病區利用栓塞介入成功治療1例顱內巨大動脈瘤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2018年10月22日,一個普通的中午,一位從郟縣特地趕來就診的患者找到神經外科一病區壽記新主任,痛苦地訴說著自己的病痛。

患者田某1個月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頭暈、噁心、嘔吐,顱內能聽到“水流聲”,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便在家屬陪伴下到新鄉市某醫院就診。頭顱核磁共振檢查提示“左側鞍旁佔位,考慮腦膜瘤可能性大,不排除動脈瘤。”因在當地醫院治療效果不佳便慕名找到壽記新主任。

壽記新主任仔細詢問患者相關病史、認真進行相應體格檢查後考慮“顱內動脈瘤”診斷成立。接下來的頭顱CTA檢查也印證了壽主任的診斷準確無誤。報告提示“右側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動脈瘤,最大瘤徑約22.5mm*18.5mm!如下圖:

神經外科一病區利用栓塞介入成功治療1例顱內巨大動脈瘤

如此直徑的動脈瘤及其容易猝然破裂出血並導致患者死亡。壽記新主任醫師綜合多種因素慎重考慮、分析,告知家屬在此位置開顱的話手術難度較大,建議選擇“顱內動脈瘤栓塞介入術”擇期治療,而介入手術是微創手術,不開顱創傷小,術後很快即可下床活動。家屬表示理解並同意施行介入手術治療。

關於動脈瘤的知識

1、顱內動脈瘤不是“腫瘤”!動脈瘤不是“腫瘤”!動脈瘤不是“腫瘤”!重要的話說三遍!顱內動脈瘤是由於顱內動脈管壁變薄、擴張所引起的疾病。在組織學上,動脈瘤起源和生長的本質是血管壁內彈力膜消失,中膜變薄和隨之而來的重塑及細胞外基質蛋白的降解。

2、顱內動脈瘤分顱內未破動脈瘤(UIA)和破裂動脈瘤。顱內動脈瘤一旦破裂其致殘率、致死率極高,蛛網膜下腔出血(SAH)是UIA破裂最嚴重的表現,會嚴重危及生命致人死亡。

3、目前對於顱內動脈瘤的干預措施主要為開顱夾閉和介入治療。本例患者即是採用介入技術治療顱內動脈瘤。

2018年10月29日,全麻下“全腦血管造影+顱內動脈瘤栓塞術+支架植入術”開始實施。壽記新主任技藝精湛,嫻熟地將超滑導絲置於病灶所在動脈管腔內,然後在膨大的動脈瘤入口處,送入多個彈簧圈,按部就班地栓塞這樣巨大的動脈瘤,最後在合適的位置植入支架以封閉動脈瘤入口,手術完成的時候醫生們都已經是汗流浹背了。術後效果圖如下:

神經外科一病區利用栓塞介入成功治療1例顱內巨大動脈瘤

神經外科一病區利用栓塞介入成功治療1例顱內巨大動脈瘤

術後當天複查頭顱CT提示患者顱內巨大動脈瘤已被理想栓塞,沒有術後併發症出現。術後第三天患者視力改善,已能下床自由活動。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此次介入手術效果滿意,同時對壽記新主任醫師及其醫師團隊表示深深的感謝。

神經外科一病區利用栓塞介入成功治療1例顱內巨大動脈瘤

為患者解除病痛而責無旁貸,為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而孜孜以求。鄭州大學五附院神經外科一病區竭誠為廣大患者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