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浩4秒新歌:營銷策略下的音樂怪胎?

李榮浩4秒新歌:營銷策略下的音樂怪胎?

2014年11月26日,臺北,李榮浩發片記者會,楊丞琳現身助陣。

10月17日,李榮浩新專輯《耳朵》上線,其中第十首新歌《貝貝》因時長僅4秒而引發網友熱議。

不少網友以為是網絡或音樂播放器出了問題,折騰半天后發現《貝貝》的確只有四秒,而真正有聲音的時長僅有兩秒。網絡上由此一片討論,針對這首歌的段子也一湧而出,這也順利將“李榮浩4秒新歌”相關話題推上微博熱搜榜。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海量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在時間有限、信息無限的情況下,受眾的注意力顯得格外珍貴。而李榮浩4秒的新歌,無疑抓住了廣大網友圖新鮮的好奇心理,得到了廣泛關注。新歌發佈的第二天,《貝貝》在網易雲音樂、QQ音樂等音樂播放器的新歌排行榜上高居榜首,這也是其出奇制勝的一大證明。憑藉李榮浩原有的音樂影響力和4秒新歌宣傳造勢的助力,新專輯的其他幾首新歌也位居榜單前列,引發了新歌宣傳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基於對這一結果的分析,有不少人認為,這首歌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營銷策略,製造話題來博得廣大受眾的注意。但在我看來,不能因為結果獲得了注意力就反推這首歌的誕生是為了營銷。

在談及創作理念時,李榮浩笑說自己錄音時沒想太多,一個念頭閃過就突然有了靈感。對於一個音樂人而言,不為創作設限、勇於創新值得讚許。當前的華語樂壇存在著大量套用旋律、迎合市場潮流的平庸作品,甚至存在大量抄襲作品。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音樂創作者能夠做到堅守自己的創作理念是一件不易而可貴的事情。就這個層面上來說,李榮浩大膽突破常規的嘗試值得支持,華語樂壇也需要不斷注入的新鮮理念來進行進一步的發展。

還有不少人擔憂,這首歌帶來的效益會吸引更多的人去模仿跟風,導致樂壇出現一批奇奇怪怪、沒有營養的歌。我認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首先,專輯中除《貝貝》之外,其他九首歌都是容易被聽眾接受的風格,在編曲、製作等方面也都很精良,《貝貝》的出現只是一眾歌曲裡的一次大膽嘗試,並不是主流。其次,《貝貝》之所以引人注目,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其首創性。如果今後出現單純靠縮短時長而無內涵、無創新的歌曲,我想不僅不會獲得成功,反而會消耗受眾的熱情,引起反感,最終被市場淘汰。

華語樂壇需要新鮮血液,固守成規、一成不變不是應有的發展方向。創新離不開一次次的實踐檢驗。所以,與其將時長4秒的《貝貝》看做一個怪胎和威脅,不如持以開放的態度,為音樂創作營造出一個相對自由的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