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定西簡介

定西市是甘肅省轄地級市,位於甘肅中部,通稱“隴中”,被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審定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早在戰國時就在狄道(今臨洮)設置隴西郡,今各縣區地域均在轄境。以後隨著朝代的更迭,地理行政區劃雖有變化,但隴西、臨洮、岷縣、定西多次成為州、郡、府一級行政機構的治所,是甘肅中部的經濟、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定西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又是新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也是蘭州市的東大門,素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之稱,距蘭州市僅98公里,與關中—天水經濟區和蘭白都市經濟圈毗鄰。

定西曆史悠久文化燦爛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貴清山、遮陽山、等享譽國內外。新石器時代著名的馬家窯等文化遺址,西起臨洮綿延300公里的戰國秦長城遺址,境內還有漢代新莽權衡、同時還有獨具風格的渭源灞陵橋、氣勢雄偉的隴西威遠樓。

貴清山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貴清山古蹟豐富。建於明隆慶年間的古剎寺院五百年香火經久不衰農曆四月八浴佛廟會,香客遊人日達數千。造型別致的雪壑禪院,佛界鐘聲空靈久遠。巧奪天工的斷澗仙橋,飛虹凌空、意境超然。鐵牛禪師坐化靈巖古洞,姜維上馬石古今流傳,清道光年間漳縣籍河南巡撫王憲“貴清十景”詩傳頌至今,宋平、王光英、雷潔瓊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賈志傑、劉冰、楊植霖等政界名人的當代賦詩題詞為景區增輝。貴清山集華山之險、黃山之奇、峨嵋之秀、九寨之美,是“絲綢之路”東南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遮陽山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遮陽山位於甘肅省定西市漳縣大草灘鄉境內,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攀巖基地主要景區之一,因“日出而為山所蔽”得名,位於漳縣西南部大草灘鄉境內,國道212線(甘川公路)208公里處,距縣城29公里,地處秦嶺西端與岷山交匯地帶,海拔高度在2200米至2800米之間,總面積36平方公里,有120多處景點。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景區內不僅有大量綺麗的巖壑和巖洞,而且有大面積的針闊葉混交森林,還有豹、蘇門羚、香獐、藍馬雞等數十種珍稀異獸棲息。並且較多地保存了古代文化遺蹟,是一個自然風光極其秀美、人文資源極其豐富的旅遊勝地。

馬家窯文化遺址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馬家窟遺址因首先發現於定西市臨洮馬家窯而得名,距今約5000--4500年。它包括新石器時代較早期的馬家窯文化和較晚期的齊家文化,還有更晚期的“寺窪文化”。下部迭壓著廟底溝類型文化層。房屋有方形,圓形,多為地下穴式,房址旁有公共墓地。隨葬彩陶較多,底色以橙紅為主,主要是黑彩(個別有百彩)花紋。石器有石鏟,石刀,石鐮,石磨等,也有盤狀器,鏟形器,磨製較細。此外,1975年在馬家窯出土了一件鋼刀,經堅定為青銅器。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漢代新莽權衡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據相關資料記載,新莽權衡是王莽新朝(9~23)所製造的銅鑄計量器,1925年秋出土於甘肅省定西縣巉口鄉關川河東岸的一處崖壁上(今定西市安定區巉口鎮隴海鐵路複線大橋附近),相傳最早發掘者為當地村民秦恭、秦讓兄弟。新莽權衡包括五權、一衡、一鉤和一丈,總共八件,目前全國唯此一例,是極為稀有而珍貴的國家一級文物,現分別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二權一衡),和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三權一鉤一丈)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隴西威遠樓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威遠樓位於定西市隴西縣城中心,始建於北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以渭州地修築佔渭砦後,韓琦籌劃邊防時,於城東一里處的北坊建一譙樓,名曰“威遠樓”,取威震遠方之意。威遠樓是隴上著名古建築,它巍峨壯麗,氣魄非凡,屹立於隴西大城什字中心。因其年代久遠和構造精妙,成為隴西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象徵。到了元初,汪世顯父子擴建城桓時,將威遠樓移建城中。公元1341年,官府把計時的銅壺滴漏及報時的更鼓置於樓上,因此俗稱鼓樓。明初,因樓木朽敗,施工重記建。首先砌一巨型磚墩臺基,臺基之上架木構築高樓,其外觀更加雄偉,故改名為雄鎮樓。清康熙55年加以擴建,改修為磚基三層木構樓,成為現今模樣。並將錯就錯1102年所鑄銅鐘移置樓上,擊之聲聞四達十餘里,俗明鐘鼓樓。

生在西北|帶你走進絲綢之路重鎮—“定西”

小編在文章中簡單的列舉了幾個,希望各位朋友們有時間去定西遊玩,深入體驗不一樣的西北特色旅遊和西北特色小吃,體驗大西北的人文情懷,你們的家鄉是哪裡的呢,請在文章下方評論,一塊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