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啓示

2017年,上海超過紐約,成為星巴克門店最多的城市。這一年,在全球咖啡市場增速僅2%的情況下,中國市場的咖啡消費增速高達15%,無限潛力的上升空間吸引了更多的資本與玩家闖入,但與此同時,咖啡與影院一樣,急速擴張的表面下正潛伏著重重挑戰。

咖啡風暴

膨脹的市場,將變的格局


由雀巢、星巴克等咖啡品牌撲稜而起的翅膀正在中國掀起一場咖啡風暴。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2006年,星巴克已在中國大陸有400餘家門店,好的成績也給予了其他入局者信心,COSTA、太平洋等更多公司進入。

截至2017年12月,星巴克在中國大陸地區共擁有3124家門店,佔中國連鎖咖啡市場份額的51%,穩居第一。而且,在全球同店銷售額增速僅為3%的情況下,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增速高達8%。

但這種增速優勢在2018年發生轉變,龐大的市場空間註定了這場風暴的“始作俑者”將不止一家。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2018年1月,瑞幸咖啡的第一家門店在銀河SOHO營業,並通過資本的運作,用網約車的打法快速佔領市場,截至目前,瑞幸已累計售出3000萬杯咖啡,外賣比例在60%~70%。7月,瑞幸咖啡完成2億美元A輪融資,率先成為中國咖啡市場的首家“獨角獸”。

此外,主打外送服務的連咖啡,萊杯、友飲等自助咖啡機品牌也蠢蠢欲動,一場未經蓄謀的咖啡風暴掀起者們已經紛紛就位。

咖啡與影院

不同的市場,相同的挑戰


在艾維電影看來,咖啡與影院在很多地方有著相似之處。


咖啡店與影院同樣在經營上都較大程度地受到“主產品”的影響。

消費者購買咖啡和觀看電影的前提,都是對咖啡或者電影存在興趣。但就總體上來看,目前市場上咖啡的品質與電影內容存在的差異並不大,作為有限。

譬如,市面上大多數咖啡品牌選用的都是阿拉比卡咖啡豆,是全球最常見的品種,佔到了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三;而影院在影片類型的投資、拍攝、製作、發行上同樣缺少話語權,因而服務與營銷成為咖啡店和影院經營可供發揮的餘地。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不管是咖啡還是電影,在中國,重度消費人群還在少數。國人喝咖啡、看電影的“味覺”、“視覺”習慣仍有待培養。

一直以來,以雀巢咖啡為代表的咖啡品牌,成為中國咖啡消費產業的先導,在很長時間內塑造了中國人對於咖啡的味覺感知。而不斷增加投資新建的影院數量在培養觀眾觀影習慣、豐富娛樂生活上,同樣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因此咖啡店和影院,在一定程度上,還充當著“牧羊人”的角色,其規模擴張也有一定的市場依據:更多的咖啡店和影院,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而且新的品牌出現總伴隨著較大的優惠與補貼,反過來也將更多人群納入消費市場。

面對互聯網的衝擊,同行競爭的壓力,實體咖啡店和影院的經營情況都受到一定的波及,求變與創新,成為二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在一份研究報告中顯示:以北京為例,瑞幸咖啡55%的門店距離最近的星巴克不超過500米,16%位於500米到1000米之間;

同樣的,在艾維電影調研的報告中顯示,全國各地一家商業綜合體三公里範圍內至少有兩座以上的電影院。也就是說,在兩者行業的用戶都高度重合的情況下,影院競爭和咖啡一樣,一定是此消彼長的狀態。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未來格局

市場與“靈魂”的雙向結合


從咖啡售賣與影院經營的相似性來看,咖啡市場的一些“新苗頭”或可成為電影院發展可供借鑑的對象。

1. 市場增量有空間,但市場定位要抓穩

面對廣闊的市場,咖啡店在急速擴張之下,同時也伴隨著一些失敗案例。2012年3月,咖啡陪你進入中國市場,錯誤預估了彼時的中國存量市場,盲目擴張後資金斷裂。ZOO咖啡2008年由韓資在北京開設,2017年也因為經營不善被中資收購。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啟示

同樣,在影院擴張中的大潮中,影院關門的聲音也時有聽到。由於一二線城市的競爭局面加劇,盈利壓力徒增,影院投資建設的“腳步”需有所謹慎。

譬如近段時間多次被曝出深陷資金問題的星美,在激進擴張的背後,房租、人工成本大幅上漲,而票房增長速度卻跟不上。如今的影院,靠量取勝的粗放式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比起圈地跑馬、大肆擴張,更需要以特色化的經營來擴大市場增量,同時激發市場的存量的積極性。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2.從咖啡市場來看,特色化經營“迭代”已經開始。

咖啡市場的同質化狀況同樣嚴峻,但瑞幸咖啡之所以能夠在“群雄”之中,異軍突起,得益於瑞幸從建立之初,定位就是成為新零售專業咖啡運營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咖啡品牌。

在新零售的當下,瑞幸藉助移動互聯網的手段進行改造,用‘咖啡找人’取代‘人找咖啡’,無限滿足用戶的即時咖啡需要。不論在營銷還是管理上,瑞幸都在不遺餘力地彰顯自身特色。

啟示

一直以來,影院經營的重心都傾向在票房收入上,而瑞幸咖啡的精準定位或許可以帶來新的思路:

影院是為觀眾提供優質的聽感和畫面服務的,而獨特的影院風格能在第一時間吸引觀眾的眼球,帶領觀眾進入到電影世界。在日本,咖啡因為“道”文化,手工沖泡與虹吸式咖啡壺得以發揚光大。那麼,在中國,影院文化是否也可以與本土文化產生化學反應?

譬如以中式風格的文化主題帶入影院,切合本土文化之類,差異化的特色定位一定程度上可以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調動消費者的好奇心和觀影熱情,也能提高影院自身辨識度,區別於競爭對手。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此外,在影院自有商業空間的打造等等探索如何滿足觀眾體驗感,增加商業價值的問題上,同樣值得挖掘。

3.咖啡的根本——口感與心靈的歸屬,品質與文化需兩者兼顧。

46年來,星巴克的口號始終是:將每一粒咖啡的風味發揮盡致。在風雲變幻的咖啡市場裡,星巴克可以說始終把握著市場的主脈——販賣高品質的咖啡。

與此同時,自創立之初,星巴克都以顧客的體驗為首要考慮,前星巴克董事長、CEO舒爾茨表示希望星巴克是一個充滿現場感、浪漫溫馨的地方,可以說一直以來,星巴克也在積極販賣自己獨特的咖啡文化。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而據公開資料顯示,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流量巨大,90天內活躍會員的人數近700萬人,可見,星巴克的霸主地位仍不可撼動。

啟示

與咖啡店販賣咖啡的道理類似,影片內容始終是影院賴以生存的核心,但是在影片類型越加豐富、視聽技術越加成熟、觀眾的消費需求更加多變的同時,影院也可以突破純粹觀看影片、注重視聽效果等固有的特質,定製屬於自己的影院文化。

譬如主打民國風的瀋陽電影公園,就在傳統的觀影基礎上,充分融合了看電影、學電影、拍電影、演電影、玩電影五位一體的全新理念。從特色文化出發打造以影院為標誌的文化品牌,既是對影院文化內涵的一種延伸,也能讓影院持續煥發生機與活力。

隨著近幾年,全國範圍內的電影院如雨後春筍般大量興起,激烈的商業競爭使得各家影院經營者開始意識到影院的差異化對於影院發展的重要性。可以想見,一場別開生面的影院特色文化之爭,即將開始。


一杯咖啡,帶給影院的啟示


參考文章:

《咖啡風暴》謝芸子

《瑞幸咖啡爆紅背後,有三個關鍵詞》中國企業家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