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學誠的龍泉寺,香火是否依然繚繞?

一個人,從高高的神壇跌落,人生就如一個拋物線,苦苦奮鬥許多年,一下子回到原點,是什麼感覺?

一個地方,從佛法莊嚴普度眾生之地,被舉報指責為非法建築,還能有昔日的萬民景仰香火繚繞嗎?

這個人和這個地方,就是學誠法師和他的龍泉寺。

沒有學誠的龍泉寺,香火是否依然繚繞?

這兩個多月來,有關學誠法師的名譽問題,一直對芸芸眾生是一個糾結心靈的拷問。

深秋之際,咖叔登上鳳凰嶺,拜謁龍泉寺,試圖尋訪學誠法師的足跡。

然而,尋訪的結果令人失望。

我到來的時候正值中午,風景優美的鳳凰嶺和龍泉寺,只有很少幾位遊客,昔日風光蕩然無存。

進得龍泉寺山門,當年學誠和眾弟子費盡千辛萬苦修成的“三慧堂”已被有司認定為“非法建築”,貼上了封條,大門緊閉,只有一位清潔工大嫂在落寞地擦拭窗臺上的灰塵。問及情況,不願提及這裡的一切。

沒有學誠的龍泉寺,香火是否依然繚繞?
沒有學誠的龍泉寺,香火是否依然繚繞?

有關“三慧堂”,當年的媒體是這樣報道的:

2016年5月19日訊,初夏,鳳凰嶺風景區內,北京龍泉寺新建的“三慧堂”接近完工。這座位於山門外的嶄新建築是龍泉寺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年多來,擅長古建的施工方和龍泉寺的僧侶們在建築工地上灑下了辛勤的汗水。

出坡是一種修行。”寺廟裡主管工程部的賢然法師說。他回憶當年師父學誠法師重建龍泉寺時,眾僧搬磚遞瓦,齊心協力,辛苦勞動,建起現代風格的圖書館和宿舍,其中,還有眾多義工和志願者也投入其中,奉獻愛心、善心。賢然法師說,這次修建“三慧堂”,情景也和當年一樣,工地上時常可見遊客、義工、居士和僧侶一起勞作的身影。

然而,這座建築和他的主人學誠一樣,已經倒掉了。

廣告

查看詳情

走到隔壁的大雄寶殿,幾位中年女士正在佛像前磕頭作揖,神情極為虔誠,看來,還是有人有真信仰的。到得一個禪房,有幾位修行的居士,不願意說學誠的事,我想討得齋飯,說已經沒有了。想參觀機器人禪房,說已經不對外開放了。

走出寺廟大門,極目四望,深秋的天空,瓦藍瓦藍,秋葉萋萋,秋蟲唧唧,遠處山峰,雲霧繚繞。山門前兩株遒勁的翠柏,在燦燦佛光的映掩下,顯得格外的滄拔,這就是“神柏”,龍泉寺三景之一。

這座寺廟曾經的主人,學誠法師的履歷,更加輝煌:

16歲出家;18歲考入中國佛學院本科班;23歲成為全國最年輕、學歷最高的名寺(廣化寺)方丈;27歲出任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29歲作為全國漢語系佛教界的唯一代表,參加西藏大昭寺認定十一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籤;32歲被選為福建佛教協會會長……49歲當選第九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沒有學誠的龍泉寺,香火是否依然繚繞?

學誠與龍泉寺的故事始於2005年4月11日,在眾善信殷重祈請下,學誠法師乘宿悲願,懷著重興古剎的心情,來到北京市海淀區鳳凰嶺,住持起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剎。彼時,“八人僧團入住”一度傳為佳話。當時,學誠已至不惑之年。所謂不惑,無非是說把功名利祿、是是非非、恩恩怨怨看淡泊了,看透徹了。

十幾年來,學誠在此地取得了輝煌的佛教成果,成為海內外著名的高僧大德。咖叔一位極好的朋友,事業有成,對學誠法師極為崇拜,每週都會來龍泉寺做一兩天義工,奉上香火。

在學誠出事之前,那位朋友因病仙逝,不然情何以堪啊。

史書記載:

公元2004年,釋學誠率眾弟子一行8人入住龍泉寺。

公元2005年4月11日,經北京市宗教事務局批准,龍泉寺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佛教活動場所,並迎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大和尚住持寺院。

公元2018年秋,學誠被逐出龍泉寺,遣回原籍福建,閉門思過。

一切嘎然而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