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講到中國最好的大學,大家第一個念頭總是:清華還是北大?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但事實上,中國最厲害的大學,既不是北大,也不是清華,

大家公認的最牛大學是這個: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一聽到“聯合大學”,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不是個民辦高校嗎?”

國立西南大學,從“國立”來看,是個官辦大學,而“聯合”二字,其實聯合了三所大學:

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

的確是很神奇的事,中國最牛的三所大學,突然合體,這該是多麼厲害的存在?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

1938年4月,又從長沙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三校合而為一,由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主持日常校務,在校生3000人。

這已經是當時國內最大規模的高等學府。

西南聯大從創立之初就非同凡響,從長沙到昆明有3000多里路,大部分學生靠走路前往,步行了兩個多月。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300多個男生加十幾個教授,所有步行者都經過嚴格體檢,由國軍的黃師嶽中將率兵護衛。其餘同學和老師是乘坐各種交通工具經廣西繞道越南海防到達昆明的。所有的費用都由教育部出。要知道,那時的國軍一個排才有一條毛巾,每人一頂鋼盔是不可能的。國家能拿出那麼多錢來轉移三校實在不易。老蔣說了:“國家亡了還可以復興,文化亡了就娘西皮全亡了”,老蔣放血了。他那時下達了一系列文件,大概意思就是學校不能停課,老師不能減薪,後方學校必須無條件接收淪陷區的流亡學生。真沒想到老蔣還有點家長情結,國破家亡,耽誤啥都不能耽誤娃的功課。其實,錢鍾書在小說《圍城》中有過詳細的描述,方鴻漸等一干人馬去三櫚大學任教,從上海乘輪船出發坐的是頭等艙,後來途中陷入困境那是因為他們的匯款沒到,他們在整個抗戰時期就沒缺過錢。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再說那300多個走路的學生,在黃中將的護衛下,每走一小時要喝一次茶,每四十里要休息一次。據說有幾個教授脾氣特別大,護衛的官兵絲毫不敢怠慢,只有好生伺候的份兒。沿途過湖南境內的土匪區,政府“照會”土匪,請他們放過學生,土匪不知書但還是識理的。進入雲南,咱龍雲龍主席電令沿途軍政好生護衛,不得有半點差池。學生到達昆明並沒有馬上進城,而是先在大板橋休整一夜。次日舉行隆重的入城式,精神抖擻,展示抗戰到底的決心。昆明萬人空巷迎接學生進城。黃中將在圓通山門口向北大校長蔣夢麟移交了300名學生,一路山高路險,學生們毫髮未損。

歷史把中國的精英託付給了昆明,昆明頃其所有支持聯大。孔祥熙曾撥十萬大洋給西南聯大建澡堂和改善伙食,聯大師生全體投票,一致同意將這筆錢捐給昆明人民,以報收留之恩。

西南聯大在昆明期間除正常教學外,還組織了各種抗日宣傳活動,在西南聯大的幫助下,昆明電臺用十九種外語向全世界宣傳中國的抗戰。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研究從未間斷,甚至在抗日後期聯大開始了原子彈的研究。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聯大還建了教育學院,教育學院的學生需要實習,又建了附小和附中,也就是現在的雲南師大附小和附中。在抗日的烽火歲月,那可算得上是“極盡奢侈”,什麼都不耽誤。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西南聯大曾掀起四次從軍熱,頭三次都被政府“打壓”下去了,因為那時的政府認為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學生的作用是普通士兵無法代替的。第四次從軍熱是抗戰到了生死存亡之際、駝峰航線、滇緬公路、緬甸大反攻需要大量的翻譯人才和技術人才,聯大先後有1000多名學生投筆從戎,找到名字的有800多,史稱“800壯士從軍”。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參加了孫立人的新一軍,在緬甸重創日本第十八師團,一洗南京之恥。當然,也有很多人捐軀異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外語系的繆弘,他本是美軍的翻譯官,但他提著衝鋒槍和中國士兵一起衝鋒,不幸中彈犧牲。正像他在詩中寫到的:“沒有人知道歷史曾在此走過,留下了英靈化入樹幹而滋生”。

當時在西南聯大就讀的何繼武先生在回憶錄裡寫:“飛機每天都是中午時候來,所以我們上課的時間改了。飛機來的時候不上課,上課時間要麼提前要麼推後。”

另一位西南聯大人汪曾祺也寫過一篇《跑警報》,“昆明那時幾乎說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飛機想什麼時候來就來。有時竟至在頭一天廣播:明天將有二十七架飛機來昆明轟炸。日本的空軍指揮部還真言而有信,說來準來! 一有警報,別無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做“跑警報”。”

警報來了,學生們就跑,後來跑出來經驗來了,沒有什麼實際危險的話,就趕緊回來上課。

就這樣,爭分奪秒跟時間賽跑。自1938年5月4日開始上課,至1946年5月4日結束 。 這個學校存在了整整八年。

西南聯大名師雲集,集合了各個專業大師級的人物。

朱自清、聞一多、華羅庚、馮友蘭、王力、金嶽霖、周培源、潘光旦、吳晗……

歷數中國大學,沒有哪個學校哪個時代能排出這樣的陣容:

八年裡,西南聯大培養出人才無數,其中:

2位諾貝爾獎得主、82位中科院院士、1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獲得者;3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多位國家領導人……

這個成績,目前沒有哪所大學能與之匹敵。

很多人也不理解,到底為什麼?沒有校舍,不好好上課,每天像逃難一樣,為什麼還能培養出這麼多人才?

為什麼地處西南一隅的這個破學校,一沒有資源,二沒有關係,卻能彪炳史冊,成為無可爭議的“中國最牛大學”?

答案也許就藏在這四個字裡——“剛毅堅卓”,這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校訓。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正是國家的危難時刻。

西南聯合大學八年的歷史,正好跟八年抗戰重疊,正所謂國難家仇。

這些學生,如果只是希望靠上學過上好日子,一定沒有那麼大的毅力步行3000里路;如果只是希望求個學位和功名,也很難堅持在炮火下奮勇前行。

絃歌不輟,剛毅堅卓!

這是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對國家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只有靠年輕人,只有靠知識,才能打敗侵略者,光復中華。

中國最好的大學,不是北大清華,而是它!

八千里路雲和月,在炮火紛飛的年代,西南聯大人身體力行的演繹了“國家的脊樑”這個詞的含義。

在科技、軍工、航天、文學、建築等各個領域,西南聯大的學子成為那個時代的領軍人物。

兩彈一星的23位功臣中,有三分之一來自西南聯大。

中國最早的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和李政道,都來自西南聯大。

從另一個層面,大概這種追憶和評判也代表了一種渴求:

未來中國最好的大學,將如何誕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