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談姜文:他的才氣遠高於我

什麼樣的人,甘於用3億多來拍上一部劇情片?

應該只有姜文了吧。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會在許知遠採訪他的時候,提到他理想國的樣子:那是一個全是聰明人的地方。

在那裡,他不用考慮什麼能拍什麼不能拍,要拍得多隱晦才能安全過審,要拍的多通俗才能方便理解;在那裡,他不需要票房來證明,自己與眾不同的電影也是有市場的;在那裡,他才能做到百分百的純分享。

之所以說的這麼悲哀,可能就是因為,他從不屈從於現實的規則。


李安談姜文:他的才氣遠高於我


七月份的一部《邪不勝正》,讓姜文又回到了人們的眼中,

20多年,姜文只拍了6部戲,四、五年打磨一部電影是他的常態,但每一部都是大片:《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邪不壓正》。

儘管如此,只有幾部作品的他,卻能讓李安說出一句:姜文的才氣遠高於我。

但事實上,不是人人都是李安。


李安談姜文:他的才氣遠高於我


當初《鬼子來了》一出來就遭禁,但對他來說,一部《鬼子來了》就夠了,他從不拍娛樂大眾的電影:“我的電影你愛看不看。”

緊跟著一部《太陽照常升起》,姜文自認裡面的曲子要比莫扎特好一點,房祖名演得也要比《教父》裡的阿爾帕西諾好一點。這次國內觀眾能看見了,但他們沒看懂。

於是,他拍了《讓子彈飛》,這次,觀眾看懂了。而對姜文來說,這次,是把看不懂的東西給簡單化,宣洩了一把《太陽》裡的真誠沒人看懂的怒火。


李安談姜文:他的才氣遠高於我


他用《讓子彈飛》證明了他也能拍出觀眾看得懂的電影。但其實,這次的成功,也沒讓他有多高興。隨後他出了一本書,叫《騎驢找馬》。

編劇史航看過之後給他題了四句詩:

長天過大雲,何處不消魂。

騎驢誰找馬,應是愛馬人。

只有愛馬的人,才會在已經可以騎驢過一生的情況下,見到馬還要上馬。只有愛電影的人,才會在可以靠拍商業片掙大錢的情況下,還要去拍好電影。

姜文是這種人,所以他了解了市場之後決定做一個被市場需要,而不是需要市場的導演,也所以他後來拍的不是《讓子彈飛2》,而是《一步之遙》。

但事實是,他又一次的失望了,但這次的失望與《太陽照常升起》的失望不同。

他覺得大家既然能看懂《讓子彈飛》,也就能看懂《一步之遙》,以至於他對《一步之遙》抱有著能夠超過《變形金剛4》的野心。但結果,顯而易見。


李安談姜文:他的才氣遠高於我


姜文對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他不會對作品失望,因為他是完美主義者,又是大院出身的精英主義者,他已經做到能做的最好。

馮小剛在《我把青春獻給你》一書中,寫過姜文曾對他說過這樣一番話:“電影應該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你拍的東西是葡萄,很新鮮的葡萄,甚至還掛著霜,但你沒有把它釀成酒,開始時是葡萄,到了還是葡萄。你應該把葡萄釀成酒,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杯又一杯的鮮榨葡萄汁。”

他釀好精製的葡萄酒,期待著人們品嚐後的回應,卻發現人們更喜歡葡萄汁。因此,他只能對觀眾失望,順而對市場失望,這是一個才華出眾但有普通情緒的人對環境的埋冤,再正常不過。


李安談姜文:他的才氣遠高於我


而這次的《邪不壓正》,應該屬於《讓子彈飛》與《一步之遙》中間的產物吧。可能他是想在二者之間找一個平衡點,但偏偏,在很多人眼裡,它成為了一部風格彆扭、前後不搭的作品。

但他依舊對自己的作品有著信心,因為這就是他想要拍的。

他說,“生活沒招,才去假裝創造一個生活。”

他也說,“我離不開拍電影,就跟我離不開煙一樣。”

不知道在這條騎驢找馬的路上,姜文還會走上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