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人,就不能安分的活着

你听过的文化人最高形式是的吹牛逼是什么?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对我来说应该是高晓松的那句:硕士在我们家就基本等同于文盲。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你回到家面对的是:

被誉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外舅公;

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以及深圳大学首任校长的外公;

著名的流体力学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筹建人之一并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外婆;

曾任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主任、电子物理与器件教材编委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的舅舅;

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建筑师母亲以及任清华教授的父亲。

这么一看,硕士学历确实在他家属于文盲。

更不用提他的成长环境:小时候我遇到什么问题,家里人就写一张字条,说你去问谁谁谁。而这些谁谁谁,很多都是中国头把交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进去聊会天就很长知识,梁思成林徽因就住我家前面的院子。

任谁也想不通,这一家子的理科大学霸,怎么就养出了一个文艺青年。

高晓松:人,就不能安分的活着

这两年,《晓松奇谈》、《奇葩说》、《奇葩大会》火遍大江南北,高晓松更是在节目里频爆金句,人文、艺术、历史,他全都信手拈来谈笑风生,吸粉无数。

尽管很多人都是因为这些节目而喜欢上了他,但在我看来,那个曾经轻松考上清华却退了学,专心唱歌写歌,抱着一把吉他闯天涯的高晓松更值得人们探寻。

睡过地下通道,卖过唱,从衣食无忧的少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浪汉,失败多次,别人都以为他玩票、不务正业,却能在22岁时,把“高晓松出品”打造成了华语乐坛金字招牌。

高晓松:人,就不能安分的活着

我羡慕他爱的潇潇洒洒,敬佩他拿得起放得下。

年少轻狂,与老狼走南闯北,兄弟情深,却因他有颗摇滚心,我只想文艺范,而互相不肯妥协,争吵之下,大家说尽狠话不欢而散。

他们好几年置着气互相不搭理,却还是在酒吧碰见时,一杯酒就红了眼眶。

也许,友情就是一起犯傻,一起热血,都觉得对方是傻逼,但又会在对方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就站在他身旁。

可能,兄弟情对于文艺青年来说就是:多少各自牛逼的日子,都抵不过一起傻逼的岁月。

高晓松:人,就不能安分的活着

面对人生,他不愿默守陈规甚至于只想不安分的活着。

或者说,他的骨子里,其实就是个疯子。

小时候妈妈给他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要有诗与远方,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儿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于是,他开始了自己不安分的一生。

“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玩一段时间就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旅途中碰上一堆人,很快成为朋友,然后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没钱了,就跟着某一乐队四处卖艺,到荷兰,到丹麦,到西班牙……

去看温哥华层层叠叠的岛与水,去看斯德哥尔摩海湾的落日熔金,去看沙漠草原上壮阔的月朗星稀……”

这些都成了他回忆里最美好的片段。

高晓松:人,就不能安分的活着

就像《晓说奇谈》的开场白: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读万卷书,才看得清浩月繁星。

可相对来说,我更爱《晓说》的开场白:路走了四十八年,方向却不止一边。服装偏爱黑色,内心却仍是此间少年。护照四十八页,但每个终点都值得赞颂千篇。旅程左右万里,时差却最多一天。世事上下千年,却偏要说出瞬间。

不得不说,人,果然还是要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才会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