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夕:最刻骨銘心的痛,不過也就那幾年

有人說:幾乎每個“失戀”的人,都能夠從林夕的歌詞裡,找到那個寫給自己的句子。

而他寫了上千首情歌,字字扎心,說來說去,全在四個字:求而不得。

金庸曾在《書劍恩仇錄》裡講:“慧極必傷,情深不壽。”

意為:一個人太聰明必定會損傷自己,過於沉迷,一段感情就不會太久。

某種程度上,這說的彷彿就是曾經的林夕。

林夕:最刻骨銘心的痛,不過也就那幾年

因為求而不得,他也曾陷入極度悲傷,自己在詞裡面一次又一次的撕裂和掙扎。

於是,便有了《七友》中的痛訴:因為我堅強到利用自己的痛心,轉換成愛心,抵我對他操心,已記不起我也有權力愛人;

於是,便有了《催眠》中的撕扯:第一次吻別人的嘴,第一次生病了要喝藥水,太陽上山,太陽下山,冰淇淋流淚;

於是,便有了《流年》中的糾纏:有生之年,狹路相逢,終不能倖免。手心忽然長出,糾纏的曲線;

於是,便有了《似是故人來的》中的大喊:但凡未得到,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

他把那些痛苦,全部寫進歌裡,一遍又一遍的重複。

林夕:最刻骨銘心的痛,不過也就那幾年

那些年,他把自己內心的創傷化成了詞,而王菲與楊千嬅的歌聲,就是他宣洩的出口。

他說:我和王菲是無名分的夫妻,不管我寫什麼,她總能唱出我要的感覺。

她唱出了他所有的痛楚,那天然而又孤獨的聲音,像是為林夕而生。

而對於楊千嬅,他說:楊千嬅是我身上的一塊肉。

儘管聲音不如王菲空靈,卻唱出了林夕最為撕裂的悲傷。就像是一扇窗,給他透進了一縷微光。

林夕:最刻骨銘心的痛,不過也就那幾年

而這種心境的變化,發生在張國榮去世之後。

那時候的他總是自責萬分,“哥哥一定是我害死的”

他說,“在最後五首歌的歌詞裡,我依然按以往路線在感情世界中唱遊。監製曾經提醒我,別寫太悲的東西,我也沒有特別放在心上,忽略了當時他心境上的需要。寫下了那麼多勾引聽眾眼淚的歌詞,究竟對這個世界有什麼意義?”

他曾自責當時寫詞太過抑鬱,沒能開解好張國榮。

善良的人,總喜歡給自己加罪碼,彷彿哥哥的離去,他亦難辭其咎。

自那之後,他也懂了,偏執的苦痛,沒有出路,固執的糾纏,只會傷人害己。

林夕說:我以後可以寫悲傷,但始終要有溫暖。

林夕:最刻骨銘心的痛,不過也就那幾年

於是,他開始以詞渡人。而這一次的使者,是陳奕迅。

可能是因為陳奕迅訴說深情的嗓音,正好能詮釋林夕想要的那份體諒。

他寫《黑擇明》:人又有幾多怕光,要急於往花瓣下被探望,未夠色便要腥,若有日你也開鏡,願對白不要認你命。

讓抑鬱症患者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

他寫《百年孤獨》:悲哀是真的,淚是假的,本來沒因果。一百年後沒有你也沒有我。

讓悲痛裡的人學會放下。

他寫《愛情轉移》:你不要失望,蕩氣迴腸是為了最美的平凡。

讓人們在黑暗中看到期望。

他說,談別執著,說放下。最刻骨銘心的痛,不過也就那幾年。時間過了,也就放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