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育推進難,是沒找准方向!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人工智能,21世紀最新潮的代表,如今也走出了高新企業、科技展館,與教育“聯姻”,飛入小學校園裡。比如當前許多學校已經落地的機器人編程的模塊化教學,指導孩子們進行簡單的編程,為機器人設計唱歌跳舞的動作。

STEM教育推進難,是沒找準方向!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今年剛上五年級的小男生小宇正坐在互動區,操作著一臺電腦,他的左手還時不時擺弄一下身邊的迷你機器人。“你把頭伸過來試試?”小宇對記者說。記者把臉湊過去,對著機器人頭上的攝像頭,電腦屏幕上便出現了記者的人像,機器人立即讚美道,“你真漂亮!”而當機器人對著小宇時,它會換一種方式讚美道,“你真帥!”原來這一切的奧秘都在於小宇剛剛編寫的程序。“我設定了人臉識別和語音合成,先進行人臉識別後判定男女性別,之後,男生就會讚美‘帥’,女生就會說‘漂亮’。”他一邊解釋一邊指給記者看。實驗室的老師告訴記者,這個是學習體驗編程的環節,也是這個實驗室裡最個性的設置,不同於在外面看到的人工智能。

一直以來,K12基礎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佈局競爭最為激烈,但幼兒園甚至0-6歲的人工智能教育也慢慢變得炙手可熱。

2歲孩子會編程是天方夜譚麼?AI軟件是虛擬的,而孩子要的是實際的場景,尤其是6歲以下的孩子需要直接獲得體驗,運用機器和AI的方式便可以讓孩子融入情景,並且實現個性化、遊戲化,所以說教育過程有了智能機器人的加入將變得非常豐富。

STEM教育推進難,是沒找準方向!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打造特色STEM課程,培養兒童科學思維。以S為重點,同時注重編程、數學和創客類課程,突出動手和好玩。作為一個9歲孩子的媽媽,我的初心是需要一種開發孩子天賦,寓教於樂的課程,中國的孩子一定要學。

增進孩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激發主動探索慾望,擁有創造思維,以谷歌的AIY套件紙盒來說,其實它就是一類可以DIY的人工智慧產品,但其實它的重點在於提高孩子的創作能力,和學習人工智慧、接觸和理解人工智慧,激發學習興趣。

STEM教育推進難,是沒找準方向!孩子到底需要什麼?

據所知,谷歌AIY 套件在去年發佈,一共兩款——AIY Voice Kit和AIY Vision Kit,將 Raspberry Pi 與配件、軟件和必備的紙板搭配使用,巧妙的將 AI 與 DIY 玩法結合,讓使用者製作智能音響或者是智能相機。舉例谷歌AIY Vision Kit,相當於一臺人工智能相機,比如可以用它來識別數千種常見的物品,比如這是什麼植物?這是什麼動物?還可以可來區分人、貓、狗。

凡是親身參與過的事情、親身的經歷都會印象更加深刻,其實類似於AIY套件這類的產品,實際上是為孩子們提供一個互動體驗的過程,讓孩子們參與進來,投入到角色之中,形成了自己的思考,並在活動互動中運用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