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聲入人心》著實有點低調了。

作為湖南衛視第四季度的一個神秘項目,在開播前的信息少之又少,一條反覆播放的概念宣傳片也始終讓人摸不清這檔節目的核心賣點。

直到臨近節目開播,隨著3位明星出品人的陣容曝光,36名選手也集體亮相於網絡,這才讓人稍微反應過來,《聲入人心》應該是一檔定位在美聲唱法的音樂競演節目。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但是這個題材如何能做成綜藝節目呢,美聲這個相對特殊的藝術門類能否被電視觀眾所接受,更準確地說,當下的年輕人會喜歡嗎?似乎疑問重重。

而看完首播之後,冷眼君只想說:《聲入人心》,真的很高級

低調開播,首播全網零差評,衛視綜藝久違的景象。

據瞭解,《聲入人心》是湖南衛視“飆計劃”的又一冠軍方案,湖南衛視研發部在原創這件事上的力度愈發明顯。要知道,去年的一個冠軍方案也是深受大家喜愛的《聲臨其境》。

那麼,《聲入人心》究竟是一檔怎樣的節目,為何首播之後會受到如此好評,在創作背景上又有哪些值得同行思考的地方?本篇冷眼君就來詳細分析一下這個節目。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我們先來看一下《聲入人心》的模式,從節目整個的賽制和呈現來看,其實並不複雜。節目一共3位出品人,他們將根據每位選手的演唱給出“替補”或“首席”的評議結果。而36位選手將通過10輪競演,爭奪最終的6個首席演唱者席位。第一期節目暫時還處於試唱階段,後續還會有二重唱、三重唱等多樣的考評形式,最終的6位首席將獲得大型美聲音樂會全國巡演和發行音樂專輯的機會。

如果沒記錯的話,電視平臺上一次出現專業的美聲演唱比賽,應該得追溯到《中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中的美聲組比拼了。而這一次,湖南衛視把歸屬於古典音樂範疇的美聲演唱搬上衛視的週末晚間時段,確實勇氣可嘉。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第15屆青歌賽美聲組比賽

要知道,在這之前,基本上所有的音樂類節目都是以流行為主的,不管是歌曲的選擇還是唱法,都是大家相對熟悉的領域。而美聲這個領域,除了青歌賽,還真就沒有人願意去觸及。

沒人觸及,當然也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美聲演唱真的太過高雅與專業,普通電視觀眾也頂多只是聽個熱鬧,欣賞不來。即便是青歌賽裡的表演與點評,也都是走的專業路線,所以更別說把美聲單獨拿出來改編成電視綜藝節目了。

所以在冷眼君看來,如何找到流行與高雅之間的平衡點,吸引住年輕觀眾,引發大眾對美聲演唱的重新認識,才是《聲入人心》的關鍵點。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高雅,自不必多說,美聲唱法以及歌曲本身,就自帶專業屬性,是一種高雅藝術。C位出品人廖昌永更是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繫系主任、教授,國內著名歌唱家,多次獲得過國內外大獎。從第一期的點評來看,親和力和專業度俱佳,撐起了整個節目。

還有一些體現專業度的細節。比如每位選手演唱前的自我介紹時,都會介紹自己的音域範圍。專業術語的表達,體現了節目的專業性和高級感。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還有就是每位選手結尾時的節拍數花字,也體現了節目的專業度。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總之專業的部分還是不難理解的,也很好體現,那我們重點來看導演組是如何對“流行”這個關鍵點進行解題的。

冷眼君認為包括四個方面:

1、三位出品人的組合

C位的廖昌永自然是專業擔當,而相對有爭議的尚雯婕和劉憲華,就讓部分網友產生了質疑。其實這個很好理解,三個人有著明確的角色分工。廖昌永是絕對的專業向出品人,尚雯婕是流行文化的角色,劉憲華則具有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的身份背景,有一定的國際視野,同時還有自身器樂部分的優勢,後續節目中應該會有所發揮。當然,劉憲華的綜藝感也會是節目所需要的部分。

所以這三個出品人的配置還是很不錯的,有年輕的明星和流行文化的加持,即便是專業的美聲演唱,觀眾也能從三位出品人這裡找到欣賞的角度。

2、高學歷與高顏值的選手

節目一共36名選手,要麼是高等院校的專業第一,要麼是獲得過國內外各類比賽的大獎,而且清一色的男性,可以說是一群高學歷與高顏值並存的優質選手。

而對於現在的年輕觀眾來說,高顏值高學歷的年輕男性,是非常容易被偶像化的一個群體,會很快擁有粉絲,節目也會因為這些粉絲獲得大量年輕觀眾的關注,形成網絡熱議,非常討巧的人物設置。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除了高學歷高顏值這個點,導演組還找來了已經非常出名的演員來當選手,比如有“音樂劇王子”之稱的鄭雲龍,登上過《我是歌手》舞臺的王晰,曾在《十三億分貝》裡演唱過花鼓戲版《Rolling in the deep》的廖佳琳。這些選手的出現,一方面是提高節目的選手質量,一方面也是讓這些選手的自有粉絲為節目帶來第一波聲量。

3、熟悉的舞臺與規則

看過第一期的一定會記得開頭部分的選位環節,36個人依次出場,自由選擇“首席”和“替補”的席位。雖然只有36人,但整個規則邏輯還是跟《Produce 101》如出一轍,這也成為很多網友爭議的地方。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除此之外,每位選手演唱結束後,三位出品人通過蓋章的方式決定該選手的席位變化,而這一蓋章的動作行為也有著似曾相識之感。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說實話,《聲入人心》確實在這些規則邏輯上,甚至是舞臺設計上,借鑑了國外的節目元素,這是事實。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大家熟知的元素和形式,能夠讓觀眾迅速帶入,完全不需要適應,從一開始觀眾就知道看點在哪裡。所以,這一點算雙刃劍吧。

4、互聯網平臺的導流

現在大量的年輕用戶都聚集在微博、抖音、西瓜、今日頭條等平臺,而短視頻更是來勢兇猛。比如在抖音上的運營,就很有效果。在節目播出之後,高天鶴的花腔、廖佳琳的《笑之歌》等片段都被放到了抖音。結果第一期之後的彈幕裡,有大量觀看者來自於抖音的導流,用驚豔的演唱吸引年輕用戶的關注,可以說效果非常好。

從這幾點對關鍵詞“流行”的解題,可以發現導演組對受眾的心理還是把握得很準確的,知道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人會容易被觀眾所接受。所以,《聲入人心》既有極強的專業性,又有觀眾容易接受的流行元素與表達方式,找到了流行與高雅之間的平衡點,節目模式自然也就成立了。

《聲入人心》的高級,始料未及

前面冷眼君一直在說,《聲入人心》是第一次將美聲演唱單獨拿出來做成綜藝節目,而這裡面其實還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那就是導演組可以盡情挖掘最好的選手來參與節目。

就像去年《中國有嘻哈》時,導演組因為無人競爭,盡情挖掘了第一撥優質選手,也正因為那些選手,成就了第一季的節目。同樣的道理,當看到鄭雲龍、賈凡、高天鶴、廖佳琳等優質選手的時候,同行們一定投來羨慕的眼光,節目質量也有了保證。

如果說去年的《中國有嘻哈》是把那些深藏於地下的嘻哈歌手拉回地面,讓更多人知道他們以及嘻哈文化,那麼《聲入人心》就是把那些高高在上的美聲演唱者拉下神壇,讓普通人也能欣賞到古典音樂的魅力。

總之《聲入人心》的製作乾淨、高級,通過這檔節目,讓觀眾開始瞭解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這也是節目創作者們應該肩負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