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今天我们来谈谈:当我们心有余力不足时,如何做好精力管理,变身电池里的金霸王?

1. 「心太大」和「力不足」

你有很多很详细的计划,但是时间不够,于是你常常感觉,「是我精力不够,心有余而力不足」。精力不够的原因是什么呢?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精力不够只是时间管理出问题的一个症状,我们还是先得理解精力的本质。

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时候是心太大,有的时候是力太小,或者是有力但是没管理好。心和力,如果匹配融洽,就游刃有余,做事情像热刀切奶油,容易有心流体验。心有余而力不足,「心太大」的时候,这是列计划问题。力不足的时候,需要精力管理。

心太大,要靠科学的规划,我们前面的课程已经通过时间ROI、计划断舍离、任务管理、目标管理等主题讲了很多。而力太小、没管好,则是精力管理的范畴。

同样的事情,有的人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有的人却游刃有余.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精力上的差别这么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学习如何做好精力管理?

2. 精力管理:定义与原则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精力管理,包括「精」的管理和「力」的管理。「精」就是精神力,或者称为意志力、专注力。力,则是体力,吃好睡好体力足。

精神力,和体力一样,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体力靠健身,精神力靠大脑健身,和肌肉的力量一样,长期科学训练,就能够增强,用进废退。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所以,做好精力管理,要明确一个总原则,称为「精力肌肉原则」: - 一个人的精力,短期内总量保持一致,要靠协调分配; - 一个人的精力,长期内总量可以增加,要靠科学训练;

基于这个原则,短期内,我们需要做好精力的节流,长期内,我们需要做好精力的开源。

3. 短期:如何节流?

一个概念:昼夜节律

做好短期的精力节约,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概念:

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

根据Wikipedia的解释,

昼夜节律是一种生理现象,以内源性、持续的,以约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包括植物、动物、真菌等,都被观察到有类似生理变化。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其实,用简单的话说,昼夜节律,也就是人的生理活动随着24小时内昼夜更替而呈现的周期性变化,就是我们休养生息、张弛有度的内在节奏所对应的生理机制。这种生理功能和特征周期性改变的节律,是基本上所有生物的最底层精力机制。甚至果蝇这样的小昆虫、含羞草这样的植物都是如此。三个美国科学家,还因为对这个规律的研究而得到了2017年诺贝尔奖。

正是因为人的精力无法立刻增加总量,在短期内,每一个24小时的日升日落,我们得服从这种生理规律,

● 工作时,科学分配,减少浪费

● 休息时,有效恢复,休养生息

工作时:科学分配、减少浪费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科学分配,其实就是做好使用时间和精力的方向选择,做好轻重缓急的选择。

时间ROI,就是我们指导精力分配的大方针。1页纸任务管理,就是协调精力分配的系统。SOP,是减少常规任务浪费精力的利器。基本上,所有时间管理的方法和技巧,都是服务于时间和精力的科学分配的,只是需要我们能搭建出适合自己的系统性的完整方法论,真正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而减少浪费,则是要找出大量耗费你精力的事项,逐个消灭。那么,到底什么是精力的浪费?一句话:

不是立刻服务于你的明确目标的,都是浪费。

浏览网络上的所谓干货,囤积大量信息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类行为,只要不是你当下该做的,也不是针对重要不紧急的长远目标的投入,本质上都是浪费。

有一个思考工具,叫「奥卡姆剃刀」(Ockham's Razor)。就是8个字,「如非必要,勿增实体」。但是,我用奥卡姆剃刀来定义精力浪费。例如,有一次我需要在一周内完成十几万字文稿的写作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就直接删除了微信,断绝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也是依据这个原则。

休息时:有效恢复、休养生息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除了工作中精力的科学分配,休息也很重要。正确的休息方式,决定了真正的效率高手跟普通人之间距离。效率高手,必须掌握快速有效、将身体和心理恢复到最佳状态的内在规律。这是精力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点。

像乔丹那样的运动员,能够在几分钟的休息时间,完全放空,通过短暂休息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恢复到最佳状态,甚至能反败为胜。

对比之下,作为普通人的我们,经常下班后躺在沙发上,躺在床上刷手机,在毫无意义的垃圾信息上浪费生命,因为我们「感觉身体被掏空」,极其强烈的渴望娱乐,玩手机看电影,但是过度娱乐不是真正有效的防松方式。很多人第二天刚起床就喊累,说自己失眠,有多辛苦,其实上,只是因为昨天晚上躺床上刷了太多的手机。我自己也曾有这样的问题。在做翻译和审计师期间,工作任务极其繁重,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精神上极其渴望娱乐,不想就这么睡去,所以,经常捧着手机刷刷刷,没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但实实在在浪费了时间,还休息不好。

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一个好习惯替代了一个坏习惯,并建立了一个机制:Kindle夜读。执行起来很简单:

● 睡觉时,除了Kindle之外,手机和Pad等电子产品不能带上床;

● Kindle里每次只放一本书,读完再换下一本;

● 不看短平快的商业书或者低质量的网络小说,读经典大部头;

认清自己的心理需求,不是需要更多娱乐

在疲惫困苦的时候,我们的精神空虚贫乏,极其强烈地召唤养分。但是,我们得明白自己的需求:

疲惫困苦时,你需要的不是无穷无尽的娱乐和消费,而是精神食粮。

我们的精神也是一块园地,需要我们耕耘,也需要养分的滋养。我们需要的不是看别人的爸爸去哪儿了,而是自己和孩子一起讲故事玩耍,丰富自己和孩子的精神生活。

我把这个Kindle夜读的习惯称为「精神排毒」。白天快节奏碎片化地工作了一天,不断这人找那人找,微信的碎片轰炸,职场的八卦和公司行政琐事,我们感受的都是时间的碎片,这时候,如果你在睡前捧起Kindle,读半小时的托尔斯泰或雨果,感受一下这些人类大师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和描述,平静地经历别人的人生和感受,你对时间的认识就经历了一次排毒,不再那么浮躁,那么碎片。读上半小时,你就会将白天的负面影响排除体外,还引入了甘甜清凉的精神泉水浇灌自己的精神园地。然后,你就可以心满意足地、平静的,像一个真正的人一样,在勤劳工作一天后香甜睡去。第二天,你又是生龙活虎的一条好汉。

节约精力,找到自己的内在节奏,找到自己最高效的时间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差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就像田忌赛马一样,不要把自己最好的精力用来做不重要的事情;不是僵硬地照搬别人分享的技巧,必须得4点早起,必须得如何如何;就像一台机器,当你熟悉自己的需求,了解自己的运作机理,找到自己的内在节奏,形成自己的每日惯例(daily routine),你的效率机器就能高效而不费力地运转下去。

4. 长期:如何开源?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短期内,精力靠节流,靠科学分配,减少浪费。长期来讲,精力的肌肉是用进废退的,如果科学训练、刻意练习,可以不断增加精力总量。不做到这一点,一个精力肌肉疲软且从不锻炼的人,怎么协调分配精力,可能都不够用。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分享的番茄工作法、3件事系统,都是增强意志力、专注力的落地机制。从一个拖延成癖,陷入困境,无法管理好自己,自己憎恨自己的人,到执行力爆表、如有神助,绝大多数人,只隔着1000个番茄的距离,只隔着一摞子3M便利贴的距离。这是我真实的经历,也是我认为对我的改变最重要的一段经历。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除了精神力,体力训练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为什么华尔街精英们很多都是大学足球队里出来的?为什么西点军校和海豹突击队学员都要在体力上被逼迫到极限?体力和精神力之前,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在2012年到2015年间完成了累计2500公里的跑步,也是靠这个经历,我才大幅提高了自己精力的总量。

体力和精神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我最喜欢的小说,是希腊作家卡赞扎基斯的《基督的最后诱惑》(Last Temptation of the Christ)。里面有一段描述,很好的总结了肉体和精神的关系:

灵魂与肉体愈强健,斗争就愈能产生丰硕果实,最后获得的和解也愈完美。上帝不喜欢意志不坚、皮肉松弛无力的人。灵魂愿意与强健的、不屈服的肉体搏斗。它是一只永远饥饿的、食肉的鸷鸟;它要把肉体吞噬、把它消化、叫它无影无踪。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是的,做好精力管理,除了短期协调分配,更要靠长期的坚持自我训练。道理很容易都明白,但是执行的道路是曲折蜿蜒的。希望你也能通过类似的自我训练,做好精力管理,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打好基础。

5. 复盘

心太大,力不足?做好精力管理,短期内要服从人的生理规律,工作时科学分配、减少浪费,休息时有效恢复,休养生息。长期,得靠开源,靠刻意练习,靠肉体与精神的顽强搏斗。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精力管理|心有余力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