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土豪村」老書記講述:億元村是這樣干出來的!

东莞“土豪村”老书记讲述:亿元村是这样干出来的!

東莞陽光網訊近日,廣東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宣講報告會東莞專場暨“百姓講、講百姓”活動首場報告會在市文化館星劇場舉行。報告會上,長安改革開放的親歷者、見證者、建設者——長安鎮新安社區原黨支部書記陳滿堂,結合發生在他身邊的真實鮮活、典型生動的故事,講述了以“人人羨慕的億元村,是這麼幹出來的”為題的故事,改革開放以來長安這條“億元村”都發生了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呢? 且聽他娓娓道來~

东莞“土豪村”老书记讲述:亿元村是这样干出来的!

人人羨慕的億元村是這麼幹出來的

改革開放初期的東莞農村,沒有工業,經濟落後。長安鎮新安社區原黨支部書記陳滿堂記得,那時候的新安社區還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水田裡種滿了水稻,旱地就種花生、番薯、木薯、甘蔗等農作物。

每天放學,陳滿堂要幫父母幹各種農活,餵豬、放牛、種田,以減輕父母負擔。父母也每天埋頭在農地裡幹活。當時,新安村民住的是瓦屋,砌牆用泥磚,屋頂用瓦片,下雨的時候,甚至還會漏水。

东莞“土豪村”老书记讲述:亿元村是这样干出来的!

改革開放以後,憑藉地理區位優勢,長安鎮新安社區較早引進了“來料加工”工廠。陳滿堂說,村委會看到這種發展趨勢,到各村各戶去動員,鼓勵村民投資建廠。可在當時,村民卻半信半疑,沒人敢參加,也沒人敢行動。

為了給村民信心,村幹部們帶頭幹。“我當時身為村委會幹部,為了起帶頭作用,也要集資建廠房,五六個人集資,每個人要湊兩三萬元。沒錢,我就到親戚朋友家借,大家終於把這筆錢湊齊,建起了廠房。”陳滿堂說,建廠前,村民一個月收入才幾十元,建廠後一年收入可以達到四五萬元。

看到村幹部們帶頭幹,村民也紛紛投入到工廠建設中。村民們的年收入從幾百元變成了幾萬元。之後,一系列民生工程接連建設,新安社區的村民們率先邁入了幸福生活。

东莞“土豪村”老书记讲述:亿元村是这样干出来的!

如今的新安社區宜居宜商宜工

改革開放以來,新安社區充分利用優越的地理條件,積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內、外源型經濟,推動集體經濟成長壯大。

今天的新安社區,經濟實力向好,社區居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已成為宜居宜商宜工的一片樂土。

經濟建設穩中有升

近年來,新安社區積極整合資源,拓寬經濟增長渠道,力促經濟穩中有升。2017年,居組兩級總收入15678萬元,同比增加15%,其中社區級6393萬元,小組級合計9285萬元。總支出2982萬元,同比減少8%。實現純利12696萬元,同比增加20%。居組兩級淨資產總額103423萬元,同比增加11%。

东莞“土豪村”老书记讲述:亿元村是这样干出来的!

完善的社會管理

新安社區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進一步健全治安、調解、共青團、婦女等配套組織機構,加強排水、供電、道路、通信、綠化、環衛等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治安、教育、醫療、娛樂、餐飲、商務、購物等社區功能配套設施。現時,社區大力發展福利和保障事業,全面實行了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年終分紅、人口口糧補貼、老人金補貼,困難戶、殘疾人、五保戶、軍烈屬優撫,全面鋪開小學至高中十二年免費教育和大中專在校學生的獎勵補助等。

另外,社區成立社會福利基金、勞動服務站,幫助社會各界人士和弱勢群體,使全社區居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社區的治安治理、城市管理、衛生管理水平均達到了城市化標準,營造了一個安寧、祥和、整潔、衛生的社會環境,已成為社區居民和廣大新莞人宜居宜商宜工的一片樂土。社區先後獲得“廣東省衛生村”、市“維護穩定及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和鎮“先進黨支部”、“規劃工作先進單位”、“財務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

东莞“土豪村”老书记讲述:亿元村是这样干出来的!

豐富的文化生活

近年來,社區把加強文化建設作為提升居民素質的重要措施,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創新活動方式,努力形成與城市化發展相適應、相配套、相促進的現代社區文化格局。區內設有影劇院、文化廣場、休閒公園、體育場所、黨員活動室、老人活動中心等。社區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每年開展多種形式的文體比賽項目,包括有籃球、象棋、賽跑、拔河、乒乓球、卡拉OK、文藝匯演和家庭運動會等受到了廣大客商和新莞人的一致好評。

改革開放以來,長安從一個邊陲小鎮迅速發展成為珠三角灣區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廣東乃至全國鎮域經濟的排頭兵,新安社區的發展只是長安改革開放大潮中的一個縮影,接下來,長安的發展將在改革和發展、在創新與變化中超越,讓我們共同期待長安更加美好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