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爲人知

低山、丘陵、盆地的地貌特徵,造就了寧化綠水環山,青山繞城,江在城中過,城在江邊生的秀美景觀。那麼寧化境內都有哪些人少景美的好去處?

蛟湖,深不可測的天然內陸湖

蛟湖又名“龍王潭”,很容易產生湖底有蛟龍的聯想。傳說此地原有庵廟,有道士二人居住,老道曾施法擒龍並以畫符制龍於杯中。一天老道外出,徒弟見杯中小龍以為是杯水長蟲,將之倒入天井,剎時蛟龍恢復原狀,巨雷暴雨將道庵沉沒這深潭之底,而蛟龍則從湖底潛至閩江口入東海而去。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蛟湖

蛟湖位於寧化城東32公里的湖村張家灣,原是受石灰岩溶蝕作用而成的漏斗,後由於地下岩溶水源的不斷補給形成湖泊。蛟湖屬喀斯特地貌,學術上稱之為"上升自流泉喀斯特溶潭湖"。科學探查至今未能探明它不可測的深度,蛟湖的水位無論是大旱還是洪澇,均不升不降,堪稱奇觀。

蛟湖呈橢圓形,像一面明鏡嵌在山野之中,湖水清澈蔚藍,村舍樹影倒映湖中風姿綽約。野鴨遊弋蕩起漣漪陣陣。湖泊三面低山圍合,北面地勢較低處有1米多寬的小口,終年湖水外流不息。水出湖底,湖面溢平,四周水草叢生,古樹挺拔。千百年來蛟湖靜靜地停泊在這阡陌之間,枕著青山翠竹,望著鄉野炊煙,始終是波瀾不驚。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蛟湖

神奇的蛟湖必定是人傑地靈,揚州八怪之一的大畫家黃慎便出生在湖邊的小村落裡。黃慎曾在湖畔搭"蛟湖草堂"他在這裡讀書作畫,其詩集亦名《蛟湖詩鈔》流傳於世。黃慎筆下的作品帶著他對故鄉深深的記憶,他留下的人文財富滋潤著蛟湖,這讓蛟湖顯示出了脈脈不盡的人文氣息。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蛟湖草堂

巖頂山靈隱寺

你知道寧化也有靈隱寺嗎?靈隱寺是湖村最早的一座禪寺,始建於北宋治平年間,坐落在湖村以南五華里巖頂山間。傳說當年有燕僧名慶善,雲遊到此,看到此處山巒重疊、山青水秀,便在此地結茅而居。隨後在洞內構築佛殿,慶善師徒不辭勞苦歷時三年,於治平四年(1067)建成靈隱寺。寺裡田產富足,住僧近百人,香火鼎盛。相傳南宋乾道二年(1166),浙江杭州惟一禪師,授經訪友于此,閒暇與諸僧遊覽此山,視其景酷似杭州靈隱,因而更名靈隱寺,沿用至今。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靈隱寺

靈隱寺清朝曾被流寇、山匪劫掠並在此築寨佔山為王,寺院從此凋敝,僧眾四散,民國後期,寺院已荒蕪。至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四鄉信眾出錢出力,靈隱寺得以重建,經歷屆住持多年努力,靠民間佈施,配套逐步完善,一條從湖村直達該寺的環山公路已於2001 年開通。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靈隱寺

靈隱石林

當年慶善大師是看上了這片石林的秀美才在此結廬而居?山匪看上石林的險峻可攻可守才起了掠奪之心?

靈隱寺後面的這片靈隱石林位於海拔600多米的巖頂,佔地1100畝,很多還是原始未開發。石林景觀一般分佈在岩溶低保的低處,而靈隱石林則位於海拔600多米的巖頂,這一奇特現象表明在第三紀第四紀時期,這裡經歷多次地殼抬升運動,在從海底向高海拔抬升的地質運動中,石灰岩受地表水的不斷垂直溶蝕,而形成了這一非同凡響的高山石林景觀。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靈隱石林

走進這大自然鬼斧神工雕琢而成的石林充滿趣味,傳說蛟湖裡有一頭神奇的犀牛,平時不出,只有每年中秋節才顯現。犀牛出湖,到靈隱寺的崖壁上吃仙草,這仙草一年一熟,是專供犀牛吃的。有人乘犀牛去吃仙草時,緊緊抓住不放,被一個孩子發現,大聲叫喊,犀牛走脫跑到此處。石林中,怪石嶙峋,奇峰突起,岩石造型千奇百怪,變化無窮,到這裡請打開腦洞充分發揮想象。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靈隱石林

“紅、宗、綠、古”蛟湖小鎮

蛟湖小鎮是從客家、閩南地區徵集了明清至民國時期最具風格的古民宅進行修舊如舊的復建,形成了風格迥異的仿明清復古建築群。打造了集民宿、餐飲、休閒、垂釣、採摘、觀光、禪修為一體的綠色生態小鎮,為寧化旅遊提供配套完善的服務。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蛟湖小鎮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蛟湖小鎮

寧化是紅軍長征的四個出發地之一,小鎮裡的“東方軍入閩征戰紀念館”是光大紅色文化,傳承革命傳統的展覽館,突出了寧化的紅色特色。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紅色蛟湖小鎮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紅色蛟湖小鎮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神龍觀”是寧化首家道教場所,以學到、修道、行道為主,管理宗教事務。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神龍觀

寧化這些地方人少景美鮮為人知

神龍觀

蛟湖小鎮以農耕體驗為主題迴歸鄉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打造鳥語花香的綠色田園小鎮為己任,突出小鎮“紅、宗、綠、古”四大特色。

要說景色,比寧化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寧化人做得更用心,寧化有著自己獨特的自然與清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