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誠對話汪潮湧:網際網路的加時賽,誰會勝出?

艾誠對話汪潮湧:互聯網的加時賽,誰會勝出?

砸錢、上市、套現,資本市場的“暴力美學”讓人著迷。

從2017年開始,中國科技類企業掀起了第三次上市潮。2018年上半年,中國TMT企業IPO共計26家,融資金額達578億元,同比猛增124%。其中,工業富聯(富士康)、愛奇藝和嗶哩嗶哩(B站)三家企業IPO募資規模在今年上半年所有上市TMT企業中排名前三,三起IPO融資額佔到上半年中國TMT企業融資總額的77%。

創始人十位數的身價、投資人近百倍的回報、8家上市公司同一天敲響港交所的鑼……都像一支支興奮劑一樣,注入到創投市場。

但藥物的刺激、市場的亢奮並不能阻擋中國資本市場的寒潮。上證指數的持續萎靡、上市企業的接連破發,理性的投資人看到的更多是資本危機的一步步迫近。

原來只要在風口上砸夠錢,就能孵化出頭部公司,然後獲得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回報。但是當風口過去,融資環境驟變,資本市場的“關門效應”出現,融資難、資產交易難、上市難、退出難。

如何在資本市場繁榮時保持理性睿智,在資本寒潮來臨時傲然挺立,成了投資人最常問的問題。

“時間是投資者最好的朋友”。 信中利資本集團董事長汪潮湧給出了他的答案,最近幾年信中利的聲音似乎少了很多,汪潮湧淡然地說:“這個市場沒有人做得到一家通吃。市場需要不同風格的存在,我們的定位是追求投精品和回報,不追求規模。”

失敗了就繼續往前走,就像航海一樣,前面永遠有最好的風景。不要在乎那些失敗的投資,投資就是要做到無怨、無悔、無懼。

本期艾問頂級人物,艾問創始人艾誠對話“創投教父”汪潮湧,領略他的投資人生,讀懂一個投資人的抉擇與取捨。

艾誠對話汪潮湧:互聯網的加時賽,誰會勝出?

艾誠:您如何評價前半生的投資?

汪潮湧:我覺得投資是我這一輩子最好的選擇,也是我最喜歡的職業,是我畢生追求的事業。因為在中國的經濟改革中、大潮裡頭,用資本、用投資去扶持一批創業家,幫助他們實現他們的理想,同時為社會創造收益,創造稅收、就業,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合格的投資人的一個定位。

艾誠:投資必定是成敗的組合,因為有一個二八法則。看一個基金管理的項目,如果有20%存活,甚至是有回報的話,這個基金就是一個很棒的基金了,也就是必定還有80%我們會認為是失敗的或者不那麼成功的。

汪潮湧:你這個二八法則應該是這麼理解。就是說在投資圈子裡頭,80%的利潤和回報被20%的好的機構或者是好項目賺走了。作為一個領先的創投機構,我們就要瞄準那個20%這個領域或者是20%的項目,作為每支基金的話,我們不能有那麼高的失敗率,我覺得應該十個項目裡有兩個失敗,其他八個裡面可能有兩個很成功的,其他有幾個普通的,但是不能有80%的失敗率,那個失敗率太高了。

艾誠:但投資的智慧都是要從倒黴的項目裡面鍛煉出來的。

汪潮湧:確實是這樣。

艾誠:什麼樣的項目在您投資的歷程中是特別糟糕的,以後堅決不涉及了?

汪潮湧:最糟糕的例子我還沒有碰到,但是有遺憾。比如說早期那時候我們剛成立的時候,資金不足,所以在投資的範圍只是侷限在北京,所以我們投到了百度,投到了搜狐,但是沒有投到杭州的阿里,沒有投到深圳的騰訊,這是很大的一個遺憾。

再一個就是後來的這幾個互聯網浪潮裡,我們沒有去跟。比如說在電商這個領域,我們錯掉了美團、大眾點評這種好項目。

艾誠:就像您所說的,時間是檢驗的最好標準,是嗎?

汪潮湧:沒錯,時間是投資者的最好的朋友,也是投資機構最好的朋友。過去在創投領域,硅谷總是能夠募到特別長的資金,十年,甚至十年以上。在中國,3+2,五年到頭了,非常不利於長期持有好的項目。別看我們研究國內這個風口、那個風口,可是他們持有的時間都很短,很少有超過七年的,更沒有超過十年的。可是恰恰在中國,投資最成功的兩個項目,MIH投資騰訊,軟銀投資了阿里,都是持有超過十六七年,最後創造了上千億美金的回報。

所以,這就是創投行業和投資控股行業的區別。我們應該探索的是,為什麼中國的創投機構投了那麼多好的項目,最後沒有一家成為軟銀或者是MIH我們當年投百度,五年122倍,我們賣掉了,但我要是拿到現在,可能接近一千倍。

艾誠:在現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人人都創業、人人都投資的年代,一個項目投資之後的退市,一個項目之後的這個上市和退出越來越難。

汪潮湧:確實是這樣。因為在中國,兩千多萬家中小企業總共只有不到五千家的主板上市公司,一萬家的新三板,加起來一共一萬五千家,和兩千萬的公司相比,這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所以,上市、退出肯定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

現在作為證監會,他們最擔心的是這麼多的VC和PE,投的公司上完市以後,VC和PE都要退、減持,這樣對二級市場造成了巨大的減持壓力。所以,他們現在也出各種各樣的政策來限制減持。我覺得這個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讓這些投資機構能上市的上市,能借殼的借殼,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急於減持他們投的項目。

艾誠:美團的王興說了,現在已經是中國互聯網的下半場了。您覺得也進入下半場了嗎?要面臨大量的清算倒閉嗎?

汪潮湧:還不到這個時候吧,我覺得再等個三五年。因為現在很多的基金都是處於一個投完以後的等待期。

艾誠:五年之後見分曉,兩到三年的一個存續期,是吧?

汪潮湧:是的。

艾誠:您預判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汪潮湧:會有很多的機構被淘汰掉,就像互聯網創業一樣。

艾誠:誰會留下?

汪潮湧:有規模的,有退出記錄的,有募資能力的,有品牌的,有經驗的團隊。

艾誠:什麼樣的投資人會留下?

汪潮湧:這些機構領軍的投資人都會留下。

艾誠:他們有什麼共同的屬性?

汪潮湧:有深厚的產業背景,有深厚的投資背景,有廣泛的人脈資源,更重要的是有非常好的學習能力、與時俱進的這些投資人會留下。

—END—

艾誠對話汪潮湧:互聯網的加時賽,誰會勝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