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不可不讀的矛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穆斯林的葬禮》——中國回族女作家霍達的代表作,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這部五十餘萬字的長篇,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是一個愛情悲劇,深情回望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的心路歷程,以及在特定的時代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經典語錄賞析:

互相發洩是弱者對付不幸的唯一手段。


眼淚這東西,有時能起到極其神奇的作用,能把持有截然不同的觀點的人稀裡糊塗地攏在一起,把迂腐陳舊的意識變得溫暖感人,把生機勃勃的新興幼芽兒在愛撫之中扼殺!

一輩子不可不讀的矛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人是需要理想、需要幻想的,需要美,以美的意境、美的情操來陶冶自己。


世界上沒有一個青年不曾想到過愛情,每人心中都有一顆愛的種子。它可能萌發得很早,也可能貯存得很久;它可能成熟於短短的一瞬,也可能經歷漫長的磨難而最終凋落。愛情是一種神物,不遇到適當的時機,它並不顯露明顯的形態'以至於本人都覺得似是而非。而當他清醒地意識到它的存在的時候,它就已經成熟了。

一輩子不可不讀的矛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


只有謊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別人不信。

一輩子不可不讀的矛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真有血性的人,絕不曲意求得別人的重視,也不怕別人忽視。別人的誤解偏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如果你是自信的,就什麼話都不用說了。真理從來都是最簡單、最樸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並不需要額外地加以解釋,正如一個真正美的人,任何的首飾都是多餘的。


我只知道戰爭是殘酷的,以為戰爭的苦難可以使人和人的感情更加靠近,卻不知道比戰爭殘酷的是人!感情在哪兒?人性在哪兒?

一輩子不可不讀的矛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從來也沒有一個人能真正透徹地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命運,只不過從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運較量而已,或逆來順受,或奮起拼搏,拼搏的動力不僅來自“自知”,而且來自幻想——美好的幻想往往既是輝煌的人生的起點也是終極目標。人生需要幻想,幻想使人生變得美好是有限的生命變的被無限!


歷史是人的足跡。但並不是所有留下足跡的人都敢於正視自己的歷史。

一輩子不可不讀的矛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愛就是愛,它是人類自發的美好情感,我因為愛你才愛你,此外沒有任何目的!愛,不是獵取和佔有對方,而是發自內心的責任感,愛是一生一世的承諾,就像信仰一樣永不改變,永不背叛!不要用自我犧牲這樣的詞藻來貶低我,我們雙方都不是祭壇上的羔羊,我們付出了愛,也得到了愛,愛的深沉,愛的強烈,愛的長久。


追求美是人的本性,我相信人們本能地而非理智地嚮往純美純情的意境,美不必強迫人接受。不然,“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那樣的前人名句也就不會這樣傳之久遠,深入人心。

一輩子不可不讀的矛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時時想到可能會被別人超越,才會用雙倍的時間和精力去超越別人。


詩人拜倫說過:“真有血性的人,決不去以求的別人的尊重,也不怕別人的忽視。”別人的誤解、偏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如果你是自信的,就什麼話都不用說了。真理從來都是最簡單、最樸素的,除了它本身之外,並不需要額外地加以解釋,正如一個真正美麗的人,任何附加的首飾都是多餘的。

一輩子不可不讀的矛盾文學獎作品——《穆斯林的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