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在寫正文之前,我必須要再強調一點,克里斯托弗·諾蘭是個天才,雖然這一點已經是個普遍性的共識,我這個認可可有可無,但是除此之外,真的找不到更加合適的方式來表達的我的敬仰之情。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好了,現在說回正題,電影一開始 觀眾看見屏幕上的一天、一週、一個月的字樣,我們就知道,虐藍又要開始替他最擅長,而我們最摯愛的多時間多空間交錯花式非線性演繹了事實上,即便是歷史知識匱乏到極致,甚至不知道敦刻爾克到底是什麼,但也知道這個名字後邊跟的必然是大撤退,這是一種本能,何況是一個英國人。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毫無疑問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事件,根據以往的觀影經驗,大部分以歷史題材為背景的電影,無非是將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再重複一遍,就看導演有什麼高明的手段讓這個觀眾的體驗更高級一點了。所以當得知諾蘭要拍敦刻爾克大撤退時,很多人就很驚訝,不為別的,就因為他是諾蘭,他是一個擅長製造毫無破綻的故事的男人,這種沒有一點懸念的故事,他為什麼要拍?這個疑問一直持續到大家走進電影院,直到看見一天、一週、一個月的字樣,大家才恍然大悟,諾蘭還是那個諾蘭,那個目前為止從來沒有讓人失望過的天才。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在他的手中,敦刻爾克沒有變成英法德三大政治強國在這個舉世聞名的大事件上面的博弈,而是讓帶大家用它最擅長的方式帶大家在這裡走上一遭,與其說是給大家科普,說是讓大家感受戰爭更為合適。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相對於盜夢空間、記憶碎片等諾蘭其他作品來說,本部電影在他一貫擅長的非線性敘事手法上收斂了許多,但是諾蘭依舊是諾蘭,以海陸空三個空間緯度,以及沙灘一週、船上一天、空中一個小時,三個時間維度相互穿插剪輯,敘述故事。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第一條線是以主角為代表的敦刻爾克港口待撤退的士兵,第二條線是響應號召自發前來救援的英國大叔,第三條線是直面和德軍對弈,阻止德國空軍對大撤退的士兵盡心那個空襲的英國空軍阻擊德國空襲的英國空軍。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前邊我們說諾蘭這次在線性敘事的手段上收斂很多,這點很明顯。比起以往時間、空間相互交錯的,甚至有的觀眾不能一遍過的作品,這一次雖然也是線性穿插,但是卻難得的把三條清晰的擺在觀眾眼前,沒有一絲懸念。但是這並不影響這部電影的精彩程度,三條線同樣穿穿插,但是卻讓這部不算太長的故事深度飽滿的不得了。諾蘭在電影上映前一直強調這個片子是部懸疑片,本來不以為意的大家,在電影出來時候,卻是很贊同導演這個歸納總結。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僅從開頭看,電影就很懸疑!影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就是漫天飄落的紙片,毫無頭緒的觀眾和快就直到這是德國的勸降書。幾個與組織失散的士兵漫無目的在空曠但並不寂靜的街上走著,他們在逃命的同時試圖從狼藉的現場找到一點兒水或者食物,但是無果。這時候,刺耳、急促的槍神突然響起,緊接受驚的士兵四處逃散。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這個過程中,觀眾的視線一直跟著士兵的路線跑了好幾條街。最後,自帶光環的男主毫不意外但是艱難的活了下來。他找到了組織,在海灘上,等待救援的40萬受困部隊,就那麼赤裸裸的聚集在港口的海邊。這時,導演選擇用大全景將40玩人的恐慌清晰的擺在觀眾眼前,即便他們有40萬人,還是狼狽的選擇撤退,而此時顯示是海邊一個月。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雖然有點不雅,但是這不是一個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的題材,即便是男主,他們沒有蘭博力挽狂瀾的氣勢,而是窩窩囊囊的擠在40萬人中等待救援。所以對於那些說開頭應該將故事背景層層鋪開的人,這種想法應該消了,畢竟主角的臺詞甚至都不超過20句,那樣厚重、飽滿,為了襯托主角形象的開場沒一點兒存在的必要。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主角和岸上40萬大軍一樣,將上船看成是唯一的希望。沒有特變的地方。然後,鏡頭轉到英國某港口,民用船主,英國大叔正在正在收拾船隻打算去救被困士兵,畫面顯示船上一天;英國飛行員奉命在海面上空偵探敵情,畫面顯示空中一小時,至此三條線就此展開。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導演可以弱化了主角的光環,如果說倒黴也是其中之一的話,那麼確實做到了。他想方設法和同伴船上,可是船不幸被看不見的敵人擊毀,無奈只能逃到海邊一搜擱淺的船上等待漲潮。久遠的空軍在海面上與看不見的敵人交鋒,油表顯示油量不足,這個情況很糟糕,船主也有了具體的動作,他和兒子還有一心想當英雄的兒子的朋友也啟程,向敦刻爾克出發,試圖拯救被困的40萬士兵。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倒黴的男主和同伴們等待漲潮的期間,船被打成了馬蜂窩,大家棄船逃走,飛向元的油量耗盡迫降海平面,然後船主就起落水的士兵和飛行員,三條線就此匯合。據悉,原本只打算至救出3萬人的英國政府,最後,竟然在民用船隻自發營救的幫助下成功救出33萬人。這倒也印證了我們那句老話“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為了讓大家的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達到極致,影片運用大量的第一視角,從剛開始那個長到不可思議地的鏡頭開始,到士兵被看不見的敵軍伏擊,中間飛行員和德軍的對戰,都是最直觀的第一視角,在加上導演極大程度的還原飛機轟鳴聲、船隻發動機、襲擊的爆炸聲,讓觀眾的參與感前所未有的強。

這是一部優秀的戰爭電影,這裡沒有英雄,只有40萬被救的逃兵

雖說這是而戰背景的題材,但是全程沒有丘吉爾、沒有希特勒、沒有蓋世太保,甚至我們自始至終沒有見到讓40萬大軍聞風喪膽的敵人,更沒有所謂的英雄,這不是反英雄主義,這是諾蘭的高明之處。這種讓歷史學家咳得不可開交的事件,基本上只要心中有桿秤的導演都是避而遠之的,做馬後炮只能招來非議,諾蘭自然也不會帶著觀眾在渾水裡趟,他只是強調了士兵渴望回家,民眾渴望和平的急切之情。可以說,這次的諾蘭依舊是好樣的,我愛諾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