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碭山:退休村支書自費排大戲 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迎來了習總書記新時代的偉大曙光,新戰略、新氣象,美好的時光,小康路上一個不少···”2018年10月7日,在安徽省最北邊的碭山縣玄廟鎮張王莊村,陣陣掌聲和喝彩聲蓋過了戲曲聲,這裡正在進行一場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文藝演出,內容包括了戲曲、詩朗誦、二胡演奏和小品等,都是當地群眾喜聞樂見、容易理解的藝術表現形式。

據記者現場瞭解,當地前來觀看的群眾人數多達數百人,有附近的居民,也有從幾十公里外聞訊趕來的其他鎮的村民,他們有的甚至已經超過90歲的年齡,由子女推著輪椅前來觀看。

安徽碭山:退休村支書自費排大戲 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而組織這一切的,是該縣玄廟鎮張王莊村的一位退休老村支書,老黨員何貴森。自2012年來,他自費組織了這些演出達180多場,宣傳了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精神。

這些文藝演出,不僅在玄廟鎮17個鄉村巡迴演出,還被邀請到縣裡其他鄉鎮和鄰省的文化趨同鄉鎮演出。

如何更好的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碭山縣的老黨員們正在探索一條適合當地群眾理解貫徹的新思路。

針對農村環境綜合治理 排出小戲曲《水清清 天藍藍》

振興鄉村,環境當先。近年來,碭山縣玄廟鎮積極落實國家扶貧政策,實施振興鄉村戰略,何貴森也適時的邀請了文化局退休幹部胡純翠擔任導演、編劇,編出了戲曲《水清清 天藍藍》,宣傳農村垃圾治理、汙水和改廁三大革命。

“農村環境治理,要靠全民參與。我們鎮裡準備靠黨員帶動群眾、靠群眾帶動貧困戶,爭取2-3年內實現振興鄉村的標頭作用,經濟和文化是協同的,經濟上去了,文化才能相應提高,同時,鄉村經濟的振興和發展也需要老何書記這樣群眾可以接受的文化形式去傳播和宣傳。”碭山縣玄廟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曹世偉介紹到。

安徽碭山:退休村支書自費排大戲 弘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老何的精神感召下,玄廟鎮張王莊村開展瞭如火如荼的鄉村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首先,該村配備了11個人的公益保潔員,在保潔的同時他們還宣傳農村環境治理工作;其次,開展文明衛生家庭評比,並授牌掛於門上;然後該村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禁止各種紅白喜事中鋪張浪費。

“我們由黨建統領老百姓衣食住行等基礎工作,結合有效宣傳和上述各種措施,逐步實現脫貧、環境綜合治理和鄉村振興戰略”玄廟鎮張王莊村村支部書記王沛告訴我們。

創造性提出和實施孝道扶貧

不僅如此,為了國家扶貧政策更好的在該鎮落地生根,何貴森與胡純翠還一起編了大戲《孝道扶貧開新花》。

該鎮通過實地調研發現,身體狀況、勞動能力、子女贍養等是制約老年人脫貧的主要因素,而且易返貧是這個群體的特點,面對這一情況,該鎮針對精準扶貧下了獨闢蹊徑的“藥方”——孝道扶貧。宣傳扶貧工作,不能全靠政府補助,也要靠子女孝道的傳統文化來協助。

而該戲曲以碭山人最容易接受的四平調戲曲排出來,當地居民紛紛表示,容易理解和接受鎮政府的孝道扶貧政策。

孝道扶貧提升了我們村廣大老年群體的物質和精神生活質量,老年人安享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在孝道扶貧思想推動下,我們目前形成了“政府扶貧、社會扶貧和成年子女扶貧相結合”的脫貧攻堅新格局,王沛向我們介紹。

同時,該村還制定了產業扶貧(特色種養業)三大行動路線圖,用以指導扶貧工作的開展。

老何因為自費排大戲,宣傳國家的各項政策,在當地成為了名人。可是這幾年來180多場戲曲,全部靠自己請演員、請導演、請編劇,同時提供場地、道具、服裝,也讓他在資金方面有所犯難。

他想堅持,可是他已經70多歲了,不僅年齡,資金也會掣肘。(曹保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