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於公司和老闆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忠於公司?

之前看過一條新聞,某房地產企業的一位高管,業績很出色,但依然受到了上級公開批評。她想不開,就從公司未建成的大樓上跳了下來。

文章裡提到這位女高管,以公司為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把一個地處偏遠位置樓盤的招商工作,依然做到了極致。直到她走了以後,微信頭像,依然是樓盤的宣傳信息。

這種故事,放在眼前,只有兩個字感想:不值。沒日沒夜的加班,出色的業績,優秀的團隊管理,這些所有優點,在公司要拋棄你的時候,這些都一文不值。

所以都怨公司嗎?血腥的資本主義壓榨勞動人民的剩餘價值?公司也有苦衷,在中國經濟增速下滑的今天,企業想生存,尤其是100%守法情況下的生存,很難。

高額的稅負,高額社會保障,高額的經營成本,企業也有一肚子苦水,尤其是那些已經在走下坡路的企業。

企業存在的目的就是盈利。當一個員工不能提供價值的時候,拋棄他是正常操作。但職場上,公司並不比我們上班族高人一等。你可以做初一,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十五?

如果公司可以為了發展犧牲員工;那員工為什麼不能為了自身發展而放棄公司?為什麼大家都講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為什麼少有人談公司是否對員工忠誠?

我理解保羅,他長期生活在荷蘭,而Randstad在荷蘭,規模和飛利浦一樣,可以說是荷蘭的國企。很多員工從入職場,到退休,沒有離開過Randstad。公司提供優厚的報酬,良好的福利,甚至是退休後的保障。

在上述情況下,員工自然會忠於公司。

曾幾何時,國企,是中國人民最嚮往的僱主。因為在國企,雖然工資不高,但工作有保障,不擔心失業;福利有保障,不擔心生病;甚至還有一些小小的特權;很多人一輩子以公司為家,忠於公司,為自己服務於國企感到自豪。

這種忠誠和自豪感,隨著國企90年代的下崗潮,變成了危機感。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力資源裡常提到的人才的「選育用留」都是企業忠於員工的表現,而恰恰是企業的忠誠——提供符合員工預期的崗位和培訓機會,好的薪資福利,以及好的激勵制度,建立靠譜的企業文化——才會有員工的歸屬感,才會有員工的忠誠度。

如果老闆們到現在還認為「給員工發工資就是恩情,員工得帶著感恩的心工作」。現實的90後員工很可能把你良好的自我感覺打到生活不能自理。

當然,人才需要適度流動,一味留住所有員工,可能並不是健康的用人策略。

但一邊宣揚「公司不是你家,只對股東和利潤負責」,另一邊卻要求員工要忠誠於公司的老闆,可能也不是個要臉的老闆。

職場人需要面對現實:公司沒有義務給我承諾,用我一輩子;我也沒有義務忠於公司,有好的發展機會,我也會感謝公司的培養,毅然揮別過去。


忠於上司

忠於上司在中國職場上是更為常規的操作,相對於冷冰冰的公司Logo,我們更希望與鮮活的人打交道。

而直屬上司,對於我們的成長來說,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們初入職場時,Ta幫助我們迅速融入;在我們遇到困難時,Ta幫我們找到解決方案的思路;在我們需要支持時,Ta帶來急需的資源。

有一個靠譜的為你著想的上司,是每一個職場人的夢想。

我很幸運,遇到過很出色的上司。比如在我不知道方向時,把我推向市場部的George;比如鼓勵我創新的朱寧;再比如全面授權,支持我帶公司戰略項目的Catherine。沒有他們,不會有今天的我。

有趣的是,越是這些幫助我成長,於我有恩的領導,反而不會要求我對他們忠誠。

喜歡要求下屬忠誠的領導,往往有問題,或是缺乏自信,或是能力不足。就像戀愛中的男女一樣,反覆問對方「你愛不愛我」的那位,多半是缺乏安全感的——職場安全感於自身的能力和對他人的信任。

我很欣賞的一位領導力專家Simon Sinek,曾經在一次Ted演講中,分享過這樣一位美國士兵的故事。

斯文森,是美軍一個分隊的隊長。他的小分隊在阿富汗遇襲,混亂中,作為隊長,斯文森一次次衝入火海,救出受傷的士兵,送上救護直升機。很巧,救護人員的頭盔上有一臺相機,拍到斯文森和戰友們救回了有一位脖子中槍的中士。斯文森俯身給了兄弟一個吻,然後衝回戰場繼續救人。

這是一種怎樣的感情,會讓一個上司冒著生命危險去救自己的下屬?僅僅是因為斯文森隊長一位是品格高尚的人嗎?當英雄被問到“你為什麼會不顧安危,捨身救人”時,他的回答是“如果換成我,他們也會捨身救我”。

忠誠是相對的。斯文森隊長忠於自己的下屬,所以他有足夠的自信說:如果換成我,戰友們一樣會捨命就我。

一部暴露年齡的老電影叫做《阿甘正傳》,其中也有類似的鏡頭,越戰中的阿甘,一次次衝入戰場,把中伏的戰友們救了出來。最後獲得了總統頒發的勳章。

很諷刺的一點是:在軍隊,捨己救人贏得勳章。而在職場,往往是損人利己,拿到更多獎金。

定義領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是,他是否能幫助自己的下屬成功。很遺憾,這個觀點,在我們現在的職場上,並不能得到所有人認可。甚至很多公司考核領導的KPI裡,從來沒有和幫助下屬成功相關的內容。


職場人到底該忠於誰

當讓我們直面事實,公司的目標,不可能一直和我們個人的目標一致。目標一致時,我們攜手前行;一旦有了分歧,我們道聲珍重,各奔前程。

這個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當我們喜歡的上司跳槽後,我們是不是也一定應該忠心耿耿的跟隨呢?很多人會跟著上司跳槽,可以理解。上司看重我,跳槽能加薪,我和上司的關係不錯,為什麼不呢?

但我們有更好的選擇: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職業規劃。

職場人要對自己負責,對妻兒負責,對親人負責。但如果非要分個先後的話,忠於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最為重要的環節。

之前聽過一個新聞,一對戀人結婚前發生矛盾,男生要求妹子婚後在家全職太太,備孕帶娃;但女生有自己的事業,不願意放棄。雙方陷入僵局。

說實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我的想法是,人要靠自己,不要仰人鼻息,受人擺佈。而事業帶來的經濟獨立,是人格獨立的基礎。

這個世界上,除了你之外,沒有人會忠於你的職業規劃。說難聽一點,我聽過上司摔鍋下屬,公司過河拆橋,至親反目,但我從來沒聽說過誰被自己的職業規劃所背叛的。

很久前有這樣一個新聞:2000年,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潛艇發生事故,部分船員被困水下。美歐提出要技術支持協助救援,卻被普京拒絕。最後,全艇官兵殉職。

一位船員的母親說:我真希望把普京放到那艘潛艇裡,讓他感受一下我兒子的處境。

我們很多時候,討論忠誠,習慣性認為忠誠是單向的,忠於國家,忠於朝廷,忠於人民,忠於公司,忠於領導。

但你的忠心換來的是什麼?是對方同樣的赤誠以待嗎?還是理所應當的心安理得?很多公司和領導,不懂人力資源,不瞭解人才的「選育用留」,恰恰是企業對人才的尊重和忠誠。

須知,單向的忠心往往不能善終。

二戰時,德國人對自己的領袖忠誠到近乎瘋狂,結果呢?領袖把德國推入戰爭陷阱,甚至不惜把兒童兵推上戰場。

岳飛忠於朝廷,卻慘遭毒手;袁崇煥千里救京城,卻被凌遲,屍體被人民分食。明星妻子懷孕期間,丈夫卻出軌的新聞就沒斷過。忠於公司和上司,最後黯然出局,甚至不得不縱身一躍的案例也不少。

忠誠,是一項寶貴的品質。不要濫發你的忠心,把忠心留給同樣忠誠於你的人和事。說些傳統意義上不太合適的話,希望大家批判之前,先感受一下:

忠於事業,但沒必要忠於公司;忠於工作,但沒必要忠於上司;最重要的是:忠於自己內心的夢想,內心的渴望,努力去實現它。夢想不會背叛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